大皖新聞訊 這兩天,北京教委發布的一則轉學公示火了。引發熱議的是,大多是北京本地學校的學生向其他省份轉學,且還有從清華大學轉入雙非院校者,被網民稱為“逆向轉學”。1月4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致電其中一名轉學學子所在的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接聽電話的教務處工作人員表示,從公示結果來看,轉學已辦理成功了,至于后面的安排,是學生的事情。關于學生的轉學原因,其表示,涉及隱私,不便透露。
清華一本科生轉學至雙非院校,回應:轉學已辦理成功
1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查詢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網站了解到,1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擬跨省轉學情況公示》,稱北京市教委對各高校報送的學生跨省轉學材料進行了初審、復核,現將楊某賢等8名學生擬轉學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自1月2日起至8日結束。公示期內,如對擬轉學學生有異議,可以書面形式提出。
公示顯示,有8名高校大學生擬跨省轉學,1人為轉入、7人為轉出,涉及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多所高校。
轉學情況公示
大皖新聞記者看到,這份擬跨省轉學信息公示之所以引發熱議,關鍵點在于,大多是北京本地學校的學生向其他省份轉學,且還有從清華大學轉入雙非院校者,即清華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溫某周,擬轉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整體來看,轉出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聲譽好于轉入學校的實力和聲譽。這樣的“轉學”打破了傳統的就高不就低原則,被網民稱為“逆向轉學”。
1月4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查詢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官網看到,該系在2023年11月17日就發布了一則《轉學公示》,稱溫某周,男,數學系2021級本科生學生申請轉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公示時間:11月17日至11月24日。
隨后,大皖新聞記者致電該系教務處,工作人員表示,從公示結果來看,轉學已辦理成功了,至于后面的安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關于學生為何轉學,工作人員稱此涉及學生個人隱私,不便透露。
逆向轉學引發熱議,大多表示理解
對于“逆向轉學”,網民反應不一,有人說,“第一次知道大學還可以轉學?”還有人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雖然是‘雙非院校’,但每年高考錄取分數都較高,而且是轉入里面的熱門專業——計算機專業,就業率高,是‘大廠’輸送地。”也有人說,從“金融”轉到“臨床醫學”,是個好選擇。
還有網民從學生“身心健康”來考慮表示理解,認為這種轉學一般是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身體、家庭之類的。“孩子去適合自己能力的學校就好,不要焦慮,沒準是好事。”
大皖新聞記者也查詢了2017年時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轉學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學生一般應當在被錄取學校完成學業。本專科學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難、特別需要,無法繼續在本校學習或者不適應本校學習要求的,可以申請轉學。研究生除上述條件外因為導師工作調動或健康原因不能繼續指導,可以轉學。
申請轉學的本專科學生高考分數應達到擬轉入學校相關專業在生源地相應年份的高考錄取分數;申請轉入學校不高于轉出學校的層次、學科專業水平;申請轉學的研究生需通過擬轉入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組織的專業考核或學業水平評估。
此外,轉學工作要服務首都功能,嚴格審查轉學條件,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轉學:1.入學未滿一學期或者畢業前一年的;2.高考成績低于擬轉入學校相關專業在同一生源地相應年份錄取成績的;3.由低學歷層次轉為高學歷層次的;4.以定向就業招生錄取的;5.研究生擬轉入學校、專業的錄取控制標準高于其所在學校、專業的;6.無正當轉學理由的。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