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軍方1月1日證實,將從加沙地帶撤出數千名士兵。這是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首次大規模削減軍隊人數。輿論認為,這可能是在為軍事行動轉向低強度、長期化做準備,意味著此輪沖突或將進入新階段。在以軍決定部分撤軍之際,美國方面也宣布,將調回沖突爆發后被部署至東地中海的航母打擊群。
新華社資料圖
沖突進入新階段?
以軍1月1日發布聲明稱,未來幾周將從加沙地帶撤出五個旅,即數千名士兵。一些士兵將返回基地接受訓練或休整,其他年齡較大的預備役軍人將回家。
就在以軍宣布削減部隊人數之際,還有加沙居民稱,以色列1月1日已將坦克撤出了加沙城的部分地區。
輿論指出,此輪沖突爆發后,以色列征召了30萬名預備役軍人,約占勞動力的10%至15%。部分預備役人員已被遣散,剩下約20萬至25萬人仍維持服役。大量勞動力無法工作,已對以色列經濟造成損害。
這是新一輪沖突爆發以來,以軍首次大規模削減軍隊人數。這是否意味著以軍戰術改變,沖突將進入新階段?
對此,一名以色列官員透露,以軍撤出部分軍隊后,將轉入為期數月、更加局部性的“掃蕩”行動。
該官員表示,以軍計劃分三個主要階段發動軍事行動。第一階段,以軍發動猛烈空襲,要求平民向南部撤離;第二階段始于去年10月27日發起的地面行動。目前,以軍已成功控制加沙大部分地區,準備進入第三階段。
該官員還稱,撤出部分軍隊不僅能提振以色列經濟,還能為黎巴嫩可能爆發的第二戰場騰出人手。
一名美國官員也表示,以軍的決定似乎表明,以軍在加沙北部的軍事行動將轉向更低強度。此前美方曾多次表示,希望以色列將“快節奏、高強度”的軍事行動,轉為針對哈馬斯高價值目標、根據情報發起突襲的“低強度”行動。
不過,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去年12月31日并未證實軍事行動將進入新階段的說法。他表示,以軍預計沖突仍將持續一年,調整部署是在為此做規劃和準備。
輿論指出,目前以軍已接近完全控制加沙北部,該地區的戰斗正在減少。然而,在加沙其他地區,尤其是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和中部地區,激烈的戰斗和轟炸仍在持續。
根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月1日發布的聲明,以軍過去24小時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共造成156人死亡,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超過2.19萬。
為何部分撤軍?
有分析認為,以軍此時部分撤軍,一方面是出于戰術調整考量,將在下階段把重點放在加沙南部,另一方面也是受美國壓力所迫。
外界注意到,就在以色列決定部分撤軍之際,美國海軍1月1日也宣布,“福特”號航母打擊群將離開以色列附近,返回位于弗吉尼亞州的母港。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該航母打擊群被部署到東地中海,為以色列提供保護。不過,同樣被部署到東地中海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將繼續停留。
在調回航母前,美國近期頻頻向以色列施壓,要求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行動,減少平民傷亡。分析認為,雖然美方稱沒有設定時間表,但已將未來幾周視為以方調整策略的關鍵時期。
去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電話時,討論了以方軍事行動,包括其“目標和階段安排”。拜登在通話中再次強調了保護平民的迫切需要。
還有消息稱,繼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之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也將于近期訪問中東。這將是布林肯自沖突以來第四次訪問中東,第五次到訪以色列。預計以方下階段軍事行動也將是此訪重要議題。
不過,輿論已指出,以軍若調整軍事策略,并不意味著此輪沖突將在近期結束,反而會導致沖突呈現低烈度、長期化的態勢。
內塔尼亞胡去年12月30日就表示,戰爭還將持續“許多個月”。以政府的政策很明確,就是繼續戰斗,直至消滅哈馬斯,讓所有被扣押的以色列人獲釋。
曾負責以軍戰略規劃的退役準將什洛莫·布羅姆(Shlomo Brom)也認為,以軍部分撤軍并不意味著戰爭將停止,“只是開始了另一種模式的軍事行動”。
據上觀新聞、參考消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