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自然資源部2023年9月發出通知,部署在全國43個城市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合肥市是試點城市之一。近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印發《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作為今后4年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和盤活低效用地的主要依據和抓手。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明確,合肥將探索完善原土地權利人貨幣化補償標準,拓展實物補償的途徑,推行貨幣化、房票、異地、購買商品房、作價入股等多元化補償安置方式。
城鄉發展模式由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潛轉變
《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強化規劃引領管控、加強征收儲備支撐、探索創新土地供應方式、優化地價政策工具等8個方面,細化了28項具體任務,提出了一整套探索路徑和方案。其中“健康體檢+土地管家”“礦地融合”“文旅融合”“肥瘦搭配”“片區統籌”“重大項目前置審查”等21條,突出了合肥特色。
同時,《實施方案》針對合肥市低效用地再開發難點問題,提出了系統解決方案,力求實現六大轉變:一是規劃管控由分散向系統轉變,二是盤活對象由單宗向片區轉變,三是盤活成本由高向低轉變,四是供地方式由單一向混合復合轉變,五是管理模式由傳統向數字化轉變,六是管理部門由多頭向聯動轉變。
此外還明確嚴守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以及城鎮開發邊界等資源安全管控底線。合肥將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城鄉發展模式由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潛轉變同時通過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全面摸清全市低效用地再開發潛力。推廣片區綜合開發、節地模式,大幅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和新上工業項目的容積率,明顯降低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
試點范圍為合肥市域,實施重點為低效工業用地、城中村以及舊商業、舊倉儲、舊市場、閑置宅基地、工礦廢棄地等類型的存量低效用地。試點期限為自本方案印發之日起至2027年9月。
探索混合用地供給,依據建筑面積占比等確定主用途
《實施方案》明確,將完善土地征收辦法。以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單元為單位,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實施單元均位于工業產業區塊控制線內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其他公益性用地比例可按不低于25%控制。國家和本市重大戰略性產業項目需要征收集體土地,以及征收剩余零星集體土地的,不受公益性用地比例限制。修訂完善土地征收及被征收集體土地上房屋補償安置相關政策。
同時,合肥將探索混合用地供給,除涉及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及特殊功能需求的項目外,鼓勵功能用途互利、環境要求相似或相互間沒有不利影響的辦公、科研、商業、工業、倉儲、市政等用地混合設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同一宗土地兼容兩種以上用途的,可依據建筑面積占比或功能的重要性確定主用途。
鼓勵土地復合利用。在滿足相關規劃、運行安全、生態環境、系統布局等要求的基礎上,鼓勵交通場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結合商業、商務、公服、綠地等非居住建筑垂直復合設置,實現土地復合利用;鼓勵變電站、泵站、垃圾轉運站等設施集中設置,共建共享內部通道和管理設施;鼓勵社區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嵌入商業、商務、公服等用地。
推行貨幣化、房票、異地、購買商品房等補償安置
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明確推廣“健康體檢+土地管家”管理制度。開展低效工業用地“健康體檢”工作,通過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聯動,提出問題清單,幫助引導企業發現違反合約、違規經營等問題。引入律師、會計師、城鄉規劃師、房地產評估師等第三方專業力量,組成“土地管家”,根據“健康體檢”發現的問題以及政府管理需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案,引導企業整改問題,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速推進低效用地處置。
同時,大力盤活農村存量空間。探索構建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復墾閑置宅基地、工礦廢棄地以及其他存量建設用地,破解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盤活難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明確要探索多元化安置路徑。探索完善原土地權利人貨幣化補償標準,拓展實物補償的途徑,推行貨幣化、房票、異地、購買商品房、作價入股等多元化補償安置方式。同時,優化保障性住房用地規劃選址,將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中村改造、軌道交通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等結合起來,穩妥有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探索城中村改造地塊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及其建筑規模按一定比例建設保障性住房,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