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告確認墨子巡天望遠鏡新發現兩顆近地小行星——2023?WX1和2023?WB2,這是墨子巡天望遠鏡發現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據悉,2023?WX1和2023?WB2均為2023年11月18日首次觀測到,發現時的視亮度分別為20.8等和21.0等,視運動速度分別為0.513度/天和1.006度/天。累積了多個觀測站的觀測數據后,科學家已經確定了2023?WX1和2023?WB2的初軌,分別為Apollo和Amor型近地小行星,其中2023?WX1與地球的最小軌道交會距離為0.0416天文單位,預估直徑約170米,是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PHA)。
墨子巡天望遠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雙一流”學科平臺建設項目,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研制的大視場光學成像望遠鏡,已于2023年9月17日發布首光圖像,是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第一個投入運行并開展天文觀測研究的大型設備。
據介紹,墨子巡天望遠鏡口徑2.5米,采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系統設計和主鏡主動光學矯正技術,可實現3度視場范圍內均勻高像質和極低像場畸變成像,配備7.65億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機,具備大視場、高像質、寬波段的特點。墨子巡天望遠鏡通光面積大、雜散光少,系統探測靈敏度高,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三個晚上巡測整個北天球一次,為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能力最強設備。墨子巡天望遠鏡的建成,顯著提升我國時域天文研究能力,使得我國時域天文觀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墨子巡天望遠鏡通過獲取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觀測數據,可監測移動天體和光變天體,用于高效搜尋和監測天文動態事件,可以在高能時域天文(如引力波事件電磁對應體等)、太陽系天體普查(如尋找第九大行星)、銀河系結構和近場宇宙學(如暗物質本質)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創新成果。墨子巡天望遠鏡巡天數據疊加,將提供北天球最深的高精度、大天區、多色測光和位置星表,作為傳世巡天數據,在未來數十年內可用于宇宙中各類天體的證認和系統研究。同時,墨子巡天望遠鏡將面向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開展太陽系近地天體等搜尋與監測研究,服務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測戰略需求。
太陽系天體普查是墨子巡天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墨子巡天望遠鏡在首光后開展了太陽系小天體的測試巡天觀測。
作為目前全球光學時域巡天能力最強設備,墨子巡天望遠鏡已經開始展現出強大的巡天能力。目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趙海斌領導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太陽系天體研究團隊已經發現了一批新的主帶小行星,并實現了多顆近地小行星的重新發現。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