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服務領域投訴情況專題報告。其中,研學旅行走樣變味位列問題清單之首。
這份報告稱,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校外教育活動,研學旅行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監管,研學旅行頻頻出現貨不對板、游而不學、質次價高等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活動行程與合同約定不一致。一些研學旅行項目在參觀地點、活動內容、住宿餐飲等方面與合同約定有較大出入。
二是研學機構傍“名校”誤導消費者。有些研學旅行項目聲稱與名校等機構合作,可以深度游覽和感受名校氛圍,但實際只是帶學生到校門口打卡拍照。
三是研學服務質價不符。有些研學旅行項目收費高昂,但參觀的地點卻是免費景點,實際成本遠低于收費標準。
中消協認為,研學旅行是近年來新興的教育模式和消費業態。目前,除推薦性國家標準外,暫無國家專門法律法規或規章予以規范。根據研學旅行活動內容的不同,對其監管又涉及教育、文旅、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
因此,中消協建議盡快制定專門的法規或規則,明確研學旅行的主管部門,規范研學旅行的組織和實施,從行業準入、活動安全、信用約束等方面加強研學旅行的監督和管理,破解當前研學旅行領域各種亂象。
同時,中消協葉提醒家長在給孩子報名參加研學旅行活動時,不盲目跟風參與,要仔細查看合同主體、合同內容、合同責任等,并注意舉辦方的過往案例和評價信息。
據九派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