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22日,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到,目前,積石山6.2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場排查搜救工作已經結束。經反復核查確認無失聯人員,工作重心正全面轉向受災群眾安置和受傷群眾救治。
在零下10多度的寒冷天氣,保暖成了災區群眾安置的一項重要工作。12月21日晚上,裝載滿滿一車供暖設備的貨車駛進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的安置點。在這里,來自安徽阜陽的救援隊員們加入物資發放和安裝工作。
小朋友在安置點帳篷外的火桶旁取暖
12月21日傍晚,天色還未完全黑。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安置點帳篷外,火桶旁不時有小朋友圍著烤火取暖。
晚飯時間,安置點空地上,擺放著幾張桌子。燈光照亮下,桌旁的鍋里熱氣騰騰。愛心人士為村民提供了食物,保障他們的生活需要。
“地震后的晚上,村里的人都在村委會前空地圍著生火取暖。”小男孩馬宇輝說,第二天下午第一批安置帳篷送到村里,后面兩天不斷有帳篷送進村里,現在他們一家人住在一個帳篷里,但沒有火爐取暖。
安置點不遠處,就是康吊小學。10歲的蘇杰在康吊小學讀五年級。蘇杰說,他爸爸媽媽在外地務工,自己和哥哥姐姐、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據蘇杰回憶,當天突如其來的地震讓他不知所措,“我們只在課本中聽說過什么叫地震,當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還是爺爺奶奶告訴我們地震了,拉著我們一塊往外跑。”
蘇杰說,往外跑的時候,他一直在想會不會被房屋壓倒。逃出來的當晚,蘇杰和爺爺奶奶回到被震塌的房屋中掏出幾件棉被裹在身上熬了一夜。
看到前來幫忙的志愿者,村民很感動
突發地震讓村民們生活發生改變。地震后,除了房屋受損外,零下10多度的寒冷天氣給抗震救災增添困難。
保暖,刻不容緩。
12月21日夜晚,經過長途跋涉,滿載供暖設備的貨車駛入這片安置點的空地上。愛心人士、救援隊員、當地村民……在大家合力下,整車的供暖設備很快被卸下來。
安裝、調試、生火……伴隨著煙氣從筒管排出,帳篷里的溫度也慢慢上升。
在安徽阜陽心緣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們幫當地村民安裝暖爐時,一個村民向著隊員們走來。
這個村民叫蘇木海麥吉,今年63歲,他的老伴地震時被砸傷肩膀和盆骨,已被送到臨夏的醫院進行治療。他說他兒子在西藏打工,現在只有他一個人在村子里,“看到全國各地前來幫忙的志愿者們,我真的很感動。”
夜晚帳篷里,微弱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在火爐旁。爐子上的水壺冒著熱氣。帳篷一角堆放著礦泉水、方便面等救災物資。安置點一位村民說,住了20多年的房子倒了,但幸好人還在,只要人還在,房子就還能重新建起來,生活就還有希望。
余康生 孫召軍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