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晚報微信號報道,近期,有媒體報道上海正在試點躉租政策。
參與試點的老年居民,可以將自己的老房子交給由市房管局指定的國企,由企業將老房子裝修后出租,與此同時,老年人可以免費搬到指定的五大新城中的保障房里,以此改善居住條件。
簡單來說就是:老人搬去郊區大房子,把市區的老破小裝修出租給年輕白領。
不過,這一新模式推行得較為低調
讓不少市民出現了一些疑惑
說好的人才保障房,突然變成養老房
這次試點為何悄悄進行?
記者了解到,上海的躉租試點是從10月份開始進入操作階段。由于試點是悄然進行的,郊區這些換租小區的業主,也是在10月下旬,看到有大巴車送來的老年看房團,才知道小區有“躉租”房存在。原本說好的人才保障房,突然變成老人的養老房,讓他們感到困惑。
比如,換租小區保利云上澄光小區的居委會工作人員就表示:“我們是一點消息也沒有,文件也沒有看到。”
也有保利云上澄光的業主表達了擔憂:“五年租期到期之后,到底是怎么樣一個情況,無人告知,我擔心這個躉租政策后期對房價的整體影響。”在業主們的多次溝通下,11月30日,區鎮兩級相關部門和負責操作的建信公司,才和相關社區業主開了一次說明會。
同時,建信還發布了一個“重要提示”,明確哪些情況下,建信可以提前解約并收回房屋。而第二天,躉租租戶就開始陸續搬入。業主們覺得,這一紙沒有落款的提示,約束力很弱。
保利云上澄光業主陸先生:“公租房的管理程序是很完善的,就比如說接到舉報時,會第一時間去核查,現在躉租,中間流程并沒有很明確的操作指南。”
不少業主表示,既然這一試點能惠及兩大人群,那么相關部門還是應該制定并公開相關細則,提前與老人及換租小區的業主做好充分溝通。只有消除各方疑慮,才有可能更好推動這項試點。
有人歡喜有人不答應
據悉,徐家匯街道此前完成了上海首個躉租項目簽約。樂山四五村居民張阿姨與女兒成了躉租的首批受益者,未來五年,兩人即將從34平方米的“老破小”搬進新城區80多平方米的精裝兩居室,并且每月還能收到承租方給予的兩處房源的差價。對此,母女倆都很高興。
不過,也有一些住慣市區的老人表示不會考慮。因為,盡管躉租試點要求換租房源,在周邊五公里范圍內,要有完善的醫療資源和生活配套,但五公里對老人來說也是長距離。
據了解,目前躉租政策已于14個街道進行試點▽
躉租模式首批在黃浦、徐匯、靜安、普陀、長寧、虹口、楊浦七個區的14個街道試點。擁有這些區域一室戶或一室半戶成套房屋、身體健康的60-75歲老人,可以選擇與上海建信住房簽訂五年的躉租合同。
將“老破小”以市場價租賃給上海建信后,老年家庭:
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小區和房型,以折扣價租下一套位于嘉定、青浦、松江、奉賢新城和寶山郊區的五個小區內配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上海建信將采用差價結算的方式向老人支付兩次租賃價差款。
承租新城區房源后,老年家庭必須自住,不能轉租。
租下老人的房屋后:
上海建信將免費對房屋進行簡單的裝修,并將房源納入保租房管理,以優惠價格向中心城區就業的新市民、青年人和各類人才出租。
躉租合同到期后,房屋的裝修成果留給老人。
網友們意見不一
有網友表示支持
也有網友表示,老人去郊區不方便
新民晚報綜合新聞透視、勞動報、上觀新聞、網友評論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