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而對于安徽省圖書館退休館員、今年71歲的周慶平來說,圖書館既是她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單位,也是她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受益的地方。近日,由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欄目走進已有110年歷史的安徽省圖書館,來認識這位退休后仍熱愛圖書館、仍堅持每周來圖書館看書、學習的"學霸"老人。
理工專業出身 卻撰寫了圖書館專業教材
徽派:您是怎樣進入到省圖工作的?
周慶平:我是44年前,1979年大學畢業后走進了安徽省圖書館。剛進圖書館的時候,一些老同事們的優雅和勤奮就深深感染了我。那時候到圖書館來學習的人特別多,進圖書館工作的人也特別多,大家的學習欲望都特別強烈。我們這一撥人進來以后,一方面看到廣大讀者、社會廣大民眾對圖書館的需要,對知識的需求是那樣強烈;同時我們也意識到,自己的專業基礎是非常差的。我記得我們圖書館的所有年輕人都參加了各種學習班,比如說電大學習、函授學習和夜大學習,那種學習氛圍,現在想來都是一輩子激勵著我,感動著我。所有的人目標一致,那就是好好學習,提升自己,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如今的安徽省圖書館
徽派:聽說您是理工科畢業?
周慶平:我是合工大化工高分子專業畢業的,因為圖書館需要各個學科的人才。比如說我們看化工文摘,它就需要有化學知識,需要有圖書館知識,因為你不知道化學知識,你就不知道分子式排列;如果你不懂圖書分類,你就不知道在什么位置能找到這本書,如何檢索這本書。還有,當時的化工文摘很多都是英文的。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我在信息咨詢部,有讀者來查什么是變色龍。首先我不懂生物,其次我的英文基礎也很差,那么我首先就要去查漢英詞典,先知道變色龍的英文叫什么,再去百科全書或者國外的一些地理生物書籍里查。所以來到圖書館,我覺得知識永遠是匱乏的,永遠都不夠用。如果不去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話,你很難勝任一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也很難去為讀者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是確定的。
徽派:所以您入職以后又專門去選修了圖書館專業方面的知識?
周慶平:對,我到武漢大學函授學習了圖書館專業知識,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力。后來我就主要從事圖書館研究這一塊,還撰寫了有關圖書館繼續教育培訓的工具書,也就是圖書館工作概論。因為隨著社會的需求,教育的需求,包括專業知識的需求,我們圖書館職工的繼續教育培訓也開始做起來了,一開始僅僅是我們圖書館員工到社會上學各種學科知識,文學的、歷史的,方方面面。但是圖書館學科的知識,很多人進來以后,他不一定具備這個基礎知識,你必須有這本書指導他怎么開展圖書館最基本的業務工作。
干一行愛一行 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徽派:聽說圖書館基本上所有的崗位您都待過?
周慶平:剛來的時候,我在外文書庫,就開始自學英文,我訂了中國日報,還經常聽英語的新聞廣播,所以到現在我的單詞量還可以,但是發音一般;然后在參考咨詢部工作了幾年,寫了本工具書導讀。工具書這么多,我到書店去,發現家長帶孩子買書,他不知道該買什么樣的工具書來幫助孩子學習什么樣的知識。不同的工具書有不同的用處,為什么不把這件事向大家介紹清楚呢?于是,我就用兩三年時間寫了工具書導讀。我到任何一個崗位上我都熱愛工作,學習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
周慶平接受徽派訪問
徽派:有沒有哪一個部門讓您覺得最得心應手,或者說您最開心最喜歡的?
周慶平:那就是新安百姓講堂了。當時全國都在開展講座工作,把各個學科的專家引進到圖書館來,向社會傳播推廣科學文化知識。當時我們就和新安晚報共同打造了新安百姓講堂,通過新安百姓講堂,我接觸了全省各個專業的頂尖級的專家,比如說科大的劉仲林教授,他本身是學物理學的,但是他用物理學的思維方式來研討中華文化,概念非常清晰,也非常易于人們接受,我當時印象非常深;還有戴光強的醫學講座,不僅成就了他本人,也由此促進了全社會、老百姓對醫療衛生健康的關注。比如我們把劉忠林教授推薦到上海館去講座,同時通過上海館,我們引進了著名作家閻崇年來新安百姓講堂,可以說辦得非常好。
徽派:感覺您是大學畢業進入了圖書館,又進入了一所更大的大學。
周慶平: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你的知識能力永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永遠不值得驕傲。我自己有過什么學歷,曾經有過什么成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顆心,永遠在尋求知識的路上。
活到老學到老,退休后創辦英語沙龍
徽派:您退休后還經常來圖書館嗎?
周慶平:我退休10多年了,但我還是熱愛圖書館,經常到圖書館來看書,因為我一直對外語感興趣,我就想,有那么多人想學英語,特別有很多老年人,我們為什么不搞一個老年英語沙龍呢?所以就在圖書館建立了一個老年英語沙龍,起初才10個人,到現在已經五年半了,發展到140多人。
周慶平退休后還經常來圖書館看書學習
徽派:老年英語沙龍的主要活動有哪些?
周慶平: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一點英語,最主要的還是開拓我們的知識。而且我們學英語也不用為了考試,就是為了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把該說的話說出來。因為我們老年人不學習的話,是要跟社會脫節的。我們怎么去適應這個新的時代,怎么去有信心地面對未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修煉我們自己,在一個合適的群體當中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學習外語,同時還能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我們還成立了一個志愿者隊伍,叫追夢者志愿者隊伍。我們給鄉村小學的孩子們送書,和他們共同聯歡,給他們講禮儀規范;春天到了,我們一方面去觀賞美好的自然景觀,另一方面也帶著夾子撿垃圾。我們從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做起,去提升文明素質,快樂自己也快樂別人,傳播一種正能量。
徽派:在這個過程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周慶平:其實組織活動不容易,因為你不光要鼓勵自己,還要鼓動其他人和你一道去努力。當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付出的是你的努力,但是回報你的是你非常平和的一種心境。我也和年輕人一起交流,比如說婚姻家庭,我用英語闡述我的觀點,他們都覺得很樂。他們問我如何讓心胸變得更加強大,我說讓你內心強大的,首先你要有知識,你必須到圖書館來讀書,書讀得越多,你思考的問題就會越多,你的知識結構不一樣,整個精神境界也會不一樣,你看待社會很多問題和別人不一樣,你會產生你自己認定的正確的東西,這些東西會讓你的生活很平靜,很快樂。
最愛名人傳記 圖書館讓人終身受益
徽派:您會給不同階段的讀者推薦不同的書嗎?
周慶平:我比較贊成讀各類知識的書,因為對于終身學習的話,我覺得是包羅萬象,什么都要學。并且,不光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行萬里路,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行萬里路讓你能夠更直接地去了解社會,了解歷史。當然,你帶著書本知識去看世界和你不帶知識去看世界的話,感覺又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到埃及去,有人說埃及什么好看的,破破爛爛的,但是當你知道它的歷史以后,你看到的不光是法老,不光是神廟,而是一種文化,是文化背景當中的一種精神內核。
徽派:您平時愛讀什么樣的書?
周慶平:我到圖書館來,最喜歡讀的是名人傳記,因為能夠被寫成傳記的名人,一定是在歷史當中起到獨到作用的偉人,那么傳記中的內容一定是最經典的東西,知識中的精華。所以看傳記,不光了解了社會背景,了解了一個領袖成長的心路歷程,同時還學到了他的一種思維方式。比如我看尼克松的傳記,我記得一個情景,那次他坐火車去進行競選演講,因為他的口才非常好,當時民眾都聽得群情振奮。但他還沒講完,火車突然跑了,民眾們都跟在火車后面跑。這給我什么啟發?當你情緒最高漲、最頂點的時候,你千萬別等它落下來,因為那樣就沒有氛圍了。我在任何地方開會講話的時候,我不會允許自己超過5分鐘或10分鐘,而且我不會去重復,任何事情我都不重復,任何精彩的語言在我嘴巴里不重復第二遍。
徽派:您覺得圖書館給您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周慶平:圖書館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由于多種媒體、多種載體的文化宣傳,手機、電腦的產生,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好像不如以前,其實不是這樣。任何媒體的知識傳播都不如書本紙質媒體對我們更加重要,因為它特別方便,比如說我查某一項東西,在網絡上搜索的話,這個界面翻過去就沒了,但是我到圖書館來,書全部在書架上,可以在短時間內可以任意地去查閱,而且特別詳盡,特別值得信賴。圖書館是個終身學習的地方,我們的社會在向文明進步發展,知識是不可或缺的,知識從哪兒來?從書本中來,從實踐中來。當然圖書館無疑是最好的、我們接受知識的地方。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系統地學到各個學科中你所需要的知識,同樣,圖書館有這樣的閱讀學習氛圍,因為到圖書館讀書的人都是向著讀書、向著學習來的。所以在圖書館得到的不光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開闊的眼界和精神上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會讓你終身受益。一個一直熱愛圖書館的人,他一定是一個胸懷廣闊的人,一定是一個生活很平靜的人,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