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公眾號報道 11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了一場簡樸又隆重的生日會,三位院士到場祝賀,生日會的主角,更不一般!
這場生日會的主角正是我國著名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
當天王振義院士迎來了從醫執教75周年和99歲(虛歲100歲)生日,他的3名院士學生——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到現場為老師慶生。
在醫學科學界,王振義院士先后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一門四院士”被傳為佳話。據了解,王振義從醫執教的75年里共帶教了33名碩士、22名博士。
王振義在生日會現場感慨,回首這99年,自己完成的任務是對病人負責。作為一名醫生,他認為應該盡可能汲取廣博的知識,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專業領域,這樣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陳竺院士和妻子陳賽娟院士是王振義院士的“開門弟子”。陳竺院士回憶起王老師,當年親自帶教的場景,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振義院士曾說過,一個人的學術經歷總是由低到高,隨著情況的變化也會有所下降,所以要一代一代傳承,使得這條拋物線疊加上升,最高點始終是向上的。
上世紀80年代末,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還是白血病中最兇險的一種,王振義為解決這一問題,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奮斗8年。一改“殺死腫瘤細胞時損害正常細胞”的療法,引導腫瘤細胞“棄邪歸正”,讓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人類腫瘤治療歷史上首個可被治愈的腫瘤。
為了使更多病人得到救治,王老一開始就放棄了專利申請,而是將其公開,讓全世界的患者受益。在我國,這盒10粒裝的白血病“救命藥”僅售290元,還納入了醫保。他說:“首先要解決病人的問題,我只想病人能好。”
2020年,王振義院士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他表示更希望把獎頒給年輕人,并把百萬元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這些年,他獲得的獎金超過千萬元,幾乎全部捐了出去。
王老一生節儉,住在醫院提供的單元房里。王老說,等他百年之后,這套房子是要還給醫院的。他和醫院簽訂了合同,子女不能繼承。他還把給病人捐款的愿望,寫在了遺囑里。王振義院士曾說:“要有進取的雄心,像牡丹一樣開得熱烈,但要對名利看得很淡。”
致敬王振義院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