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治網 近日,湖南株洲市蘆淞區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案例。
某平臺游戲主播汪某無意中發現,有人在其直播間邀請粉絲去另外的直播間刷禮物。于是在2020年3月,汪某便也照貓畫虎,通過私信其他游戲直播間的“高等級觀眾”,用“免費送皮膚”“刷禮物返現”等誘惑觀眾給他的直播間刷禮物,期間會送幾個不值錢的小皮膚誘導觀眾。
膽子小、法律意識薄弱的未成年人是他的主要詐騙對象。期間,汪某用告知其父母并報警的方式,脅迫誘導未成年受害人在直播間不斷消費和刷禮物,直到對方沒錢或不愿再刷為止。
因給其刷禮物的大多為未成年人,平臺官方將錢退賠給受害人父母后,要求汪某退還獲利資金,汪某置之不理,多次被封號后仍利用家庭成員身份信息不斷更換賬號繼續詐騙。法院最終判決汪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對此,網友紛紛痛斥犯罪分子“連孩子也不放過”,還表示這種事情有很多。更有網友質疑,“抽成的平臺為什么不定罪?”
圖源:抖音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匯祥律師事務所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茜律師告訴法治網記者,詐騙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手段,導致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物的行為。網絡平臺作為行為人實施詐騙活動的場所和工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應遵循具體的入罪認定標準。首先,要判斷平臺對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是否明知,本案中的網絡平臺在法律性質上稱作“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中立技術支持,行為人利用平臺管理漏洞在本身合法的網絡平臺上實施非法活動,平臺對于該非法行為并不明知。其次,判斷平臺是否合理履行作為義務。不過,刑事責任的判定遵循謙抑性原則和比例原則,本案平臺雖未盡到合理作為義務,但鑒于其對違法行為的發生不明知、非故意,且事發后積極退賠、采用封號等方式阻止行為人的詐騙活動,不應認定其構成刑事犯罪。
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秘書長孫鑒表示,本案是典型的刷單返利類詐騙,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成為犯罪分子最青睞的作案方式,應當引起公眾尤其是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重視。
“本案也反映出當前我國刑事犯罪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的形勢十分嚴峻;二是未成年人被害案件逐漸增多甚至成為未檢辦理的主要案件類型?!睂O鑒分析,這主要是因為相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而網絡空間又有極強虛擬性和非接觸性,更易受到他人蠱惑,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對于未成年人的網絡打賞行為,不少家長叫苦不迭,表示“孩子知道支付密碼”“根本管不住”。此前,話題#女主播給15歲男孩發半裸照片騙打賞#登上熱搜。15歲少年小張被女主播說的“福利”沖昏頭腦,瘋狂打賞,逐步把母親銀行卡里的6萬多元都刷了出去。
圖源:網絡
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表示,未成年人不能參與網絡直播打賞。根據法律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的行為,如果沒有經過法定代理人事前同意或事后認可,代理人可以依照規定要求直播平臺返還。主播誘導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更是違反法律規定。
法治網記者發現,網絡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的現象屢見不鮮。今年5月,新疆的石先生報警稱微信里的兩萬多元不見了。經查,其13歲女兒在直播平臺打賞主播。聊天記錄顯示,涉事主播誘導消費,指揮小敏對其轉賬,不然就告訴父母。最終,涉事主播被封號,警方幫石先生將錢款追回。
事實上,我國許多政策文件都針對未成年人直播打賞作出過規定。2022年發布的《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全部取消打賞榜單。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網站平臺應當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及時查核,屬實的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也明確,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對猖狂的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表示擔憂,建議嚴厲打擊相關詐騙犯罪,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上網環境。
孫鑒認為,未來政府有必要制定未成年人網絡消費上限等管理規定,并聯合司法機關通過典型案例等形式加大反詐宣傳力度;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應嚴格履行設置未成年人模式的責任,通過權限管理等形式限制消費數額,并做好平臺內容監管;網絡主播要嚴格遵守《網絡主播行為規范》,拒絕未成年人打賞,并主動提升法律素養,清楚自己行為的邊界及可能承擔的責任;而家長既沒有必要“談網色變”,也不可放任不管,應自覺為子女設置未成年人模式,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引導其辨別和抵觸網絡中的有害信息。
“未成年人不僅是被保護的對象,也是防范詐騙的重要主體,要學會做到‘三不’,不沉迷網絡,不輕信他人,不妄圖‘賺快錢’,一旦‘感到不妙’要及時尋求家長或警察的幫助,最大化降低自己的損失?!睂O鑒說。
張茜也建議,事發第一時間要保留好轉賬交易記錄、聊天記錄等證據并報警,申請公安立案偵查。同時向平臺舉報直播間的違法行為,對賬號進行封控。若現有證據不足以達到刑事立案偵查的程度,也可尋求民事救濟。(文|李思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