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出現醫院門急診量增長,兒童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數增多的情況。對于兒科就診高峰,上海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蔣鯤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目前很難預估今年冬季兒科就診高峰會持續到什么時候,按照以往經驗來看,高峰一般持續到春節。(11月26日中國新聞網)
多地醫院兒科門診人滿為患的場景,已成為坊間熱議話題?!暗?028號患兒候診中”沖上熱搜,醫院開辟的“兒童輸液學習區”引發教育部門關注等,都是這方面的典型表現。很多人為之感嘆,兒科出現這么多患兒,兒童醫生如何應對得了?若以慣常手段來應對,會出現遠水不解近渴等現象。為此,情況特殊,建議使用一些超常規舉措。
在大量患兒面前,本就缺乏的兒科醫生更顯不足。兒科醫生取消休假和節假日、開展延時服務,才能將現有兒科診療資源發揮到極致。但兒科醫生承受的巨大壓力也要被看見。一方面,要動員兒科醫生加班,另一方面,醫院也要做好兒科醫生的后勤保障與服務工作,除了衣食住行要管好之外,對于醫生連續工作時長和診療人數,也要實現總量控制。醫院要調集呼吸內科等其他相關科室的醫生來支援兒科。在藥品、器材、診療設備等物質方面,更要優先保障好兒科。
針對診療流程,醫院也不妨“特事特辦”。其實,一些醫院已就此推出一些針對性的舉措。比如,先診療再化驗是平時的做法,但從11月起,北京多家醫院實施“先化驗再診療”措施。患者在自助機上取號后,可同時開具診前化驗單,候診期間同時等待檢驗檢查結果,進入診室可直接將結果提供給醫生,避免重復等待。此外,江蘇無錫有醫院針對性推出“兒科輸液復診門診”,復診輸液可走快捷通道,大幅緩解了兒科門診壓力。這些超常規舉措,當前值得廣泛借鑒。
互聯網醫院分流患兒,也要打破常規、敢于擔當。互聯網醫院除了可以直接診療外,當前還應該強化引導作用,比如通過“預檢分診”,用優質服務將部分患兒留在家里和社區診療,這類有益探索也值得總結推廣。社區醫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基層疾控人員和公衛人員等,均應充分調動起來,通過上門服務和網格化管理等,為患兒和家長提供更優質的上門指導,讓更多患兒能夠安心在基層診療。
這次兒童呼吸道疾病疊加流行,是對民眾和醫療機構防疫能力的一次檢驗。勤洗手、少聚集、外出戴口罩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個人好習慣要繼續堅持,同時做到不搶購和濫用藥品、能在基層治療盡量不去大醫院等。醫療系統不僅要展現出以前的抗疫智慧,而且要收集和總結一些創新舉措,為預防兒童疾病和健全兒科診療體系積累寶貴經驗。(秋實)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