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 11月18日,評彈表演藝術家蔣云仙因病去世,享年90歲。蔣云仙曾任上海市長征評彈團副團長、上海市曲協副主席,擅長單檔說表,說、噱、彈、唱運用自如,因《啼笑因緣》深受聽客喜愛。在70年舞臺生涯中,她逐漸形成獨特的“云派”表演風格。
1933年2月,蔣云仙生在常熟,幼時家道中落,被送到蘇州學藝,她憑在舊貨攤上淘來的《啼笑因緣》唱本,輾轉碼頭,賣藝糊口。1951年,蔣云仙在上海拜姚蔭梅為師。白天她聽姚蔭梅演出,把書路、表白、對話默記在心;演出結束,直奔借宿的小閣樓,走筆飛錄,當天夜場就在維納斯書場(后改為大華書場)作“現吃現吐”的搬演。好奇聽客日場聽姚蔭梅的,夜場再聽她的,禁不住對姚蔭梅說:“你新收的女徒弟活像錄音機。”
蔣云仙
蔣云仙
小說《啼笑因緣》受時代局限,把賣唱姑娘沈鳳喜描繪成愛榮華、貪富貴、可憐而不足惜。姚蔭梅在邊改邊演中,把沈鳳喜寫成一個值得同情的人物。蔣云仙接過改造書目的擔子,用自己從舊社會過來人的親身感受,以滿腔熱情著力塑造沈鳳喜,并且把幾個主要人物的特征概括為沈鳳喜可憐、樊家樹可取、關秀姑可愛、何麗娜可信、劉德柱可恨。她演繹的《啼笑因緣》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連播半年之久,名噪一時。
上世紀70年代末,蔣云仙為重建上海第一個區級評彈團新長征評彈團四處奔波。那時她已四十多歲,依舊堅持長期深入農村演出。大家爭相聽她的書,常有人帶著晚飯早早來到書場占位子等開書,有時書場里擠不下,上上下下的氣窗上爬滿了評彈迷。在江蘇蘆墟、盛澤流傳著蔣云仙兩敵《姿三四郎》故事。1981年,蔣云仙在那兒演出時適逢兩個星期六,電視臺播放《姿三四郎》,書場里依舊是黑壓壓的一片。蔣云仙說,“長期下鄉演出使我認識到,人民群眾喜愛的是活生生貼心入肉的人物。任何藝術重在塑造人物,這個原則不能變,表演手法卻要因人而異變一變,這就是我變與不變的宗旨?!?/p>
蔣云仙
蔣云仙
1994年,蔣云仙在金山石化薈萃園連演30天《啼笑因緣》,吸引眾多聽客。蔣云仙對后輩悉心輔導,對評彈愛好者同樣傾囊相授。她曾說,業余評彈和專業演員相輔相成,哪里有三弦和琵琶聲,哪里的書場就會興旺,票友對評彈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她認為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業余票友和學生身上最值得。
1986年6月,國際布萊希特研討會在香港舉行,戲劇家黃佐臨等與會,由于論文內容是《布氏與中國評彈的比較》而且要求在會上作評彈示范演出與講解。因此,由上海市文聯推薦,選定蔣云仙參加。25個國家、地區百余位學者專家出席的會議上,蔣云仙表演《啼笑因緣·逛天橋》。她先學雞啼犬吠,接著表演書中各色人物的形體動作、音容笑貌,忽而跳進角色神情動人,忽而跳出角色評述剖析,博得全場掌聲。由于演出與講解十分成功,黃佐臨風趣地對蔣云仙說:“你在演出的時候,同時有九只照相機對準了你。”
晚年蔣云仙旅居海外,仍在多倫多電臺說《啼笑因緣》。她還進行評彈南北方言和中外語種的雜交試驗:聽客是北方人,就用東北話、山東話、普通話;聽客如果是高鼻子、藍眼睛,就學用英語出噱頭、表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