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青年文化夜校的棒球課堂。
佛山市惠景社區青年夜校的泥塑課堂。
11月10日周五晚上,在廣州、佛山、中山等地,多場“青年夜校”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國籃球協會E級教練員林奕斌在廣州青年文化夜校帶著同學們玩轉“花式籃球”;中國藝協陶藝考級監考官周瑞祥帶青年學員們體驗佛山傳統的“石灣陶”;中山火炬開發區夜校這天晚上的課程則是“廣式點心”,剛下班趕來上課的年輕人邊做邊吃,心情大好……夜校,曾是20世紀80年代年輕人掃盲、培訓的共同回憶,隨著時代變遷,夜校“翻新”后重新進入我們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學藝”,讓當代青年的幸福感大大增強。
“拎包”入讀 名師授課
在職青年報名火爆
今年9月9日,由團廣州市委主辦,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廣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承辦的廣州青年文化夜校啟動,主要面向18歲~45歲在穗青年(含港澳青年)提供文化課程。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副主任歐小媛介紹:“青年群體對于多元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但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的需求。青年文化夜校的公益屬性,是為了幫助青年以低成本獲得種類豐富的課程服務。只要報名就可以實現免費‘拎包’入學。”
據了解,廣州青年文化夜校有主題公開課和主題進階課兩類,公開課有藝術、文化、體育類等,一般錄取30人~80人;進階課側重理論和實踐結合,目前開設了街舞和吉他課,一般是每班20人。所有課程都相對固定在每周五晚上7時30分至9時,按每周一節(次)的頻次來開展。像11月公開課的主題是“運動(喚醒多巴胺)”,有棒球、花式籃球、尊巴和詠春,讓青年接觸多元的體育文化。
記者采訪發現,這些課程中很多都有“名師”坐鎮。比如“漢服漢禮”課由廣州市漢民族傳統文化交流協會主要創始人、榮譽會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專業委員會委員唐糖講授;“押花技藝”課由非遺嶺南押花藝術首位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傅慶軍講授;棒球課老師是全國大學生棒球聯賽第二名、棒壘球C級教練員黃財旺;詠春拳老師是岑能詠春拳杰出傳承人弟子馮永燊;尊巴老師是全國一級健美操運動員、裁判員王瑩……因此報名十分火爆。歐小媛介紹,幾乎每個運動課程項目都有三四百人報名,不過考慮到課程效果,只能錄取50人左右。“學員們有些是自由職業,還有一小部分是在校大學生,整體來說大部分以在職青年為主。”
“80后”上班族學吉他:
課堂配了吉他 下班不用“自己扛”
從事移民咨詢行業的小周是“80后”,她幸運地抽到了夜校的首期吉他進階班。她表示,特別想點贊的是夜校竟然還給同學們配了吉他。“我對吉他一直有興趣,但在沒學習之前就要花一大筆費用購買吉他會讓我猶豫不決;而青宮的夜校是配備了吉他給學生上課的,這降低了學吉他的門檻和初始成本;尤其是課程設在周五晚上,學員下班過來不用扛著吉他擠晚高峰,非常方便。”
在小周和很多青年心中,夜校最讓他們喜歡的點就是“純粹”。“雖然是公益性的,但內容一點都不敷衍,導師水平很高、很親切,活動氣氛很好,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真的是收獲滿滿。”上了幾節課以后,小周發現老師真的能把她教會,她也相信自己能堅持下去。“班里跟我想法一樣的同學很多,都是學著學著真的喜歡上了,然后計劃要買吉他。所以我覺得上夜校能讓大家更輕松地培育自己的興趣。”
香港“00后”夜校學非遺:
希望沉浸式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來自香港的“00后”Olivia正在廣州讀大四,在一次活動中偶爾得知廣州有夜校課程。“剛好是非遺主題的,我很感興趣,就約上同學一起來了。”在廣州青年文化夜校,Olivia和非遺嶺南押花藝術首位代表性傳承人傅慶軍學習押花技藝。
Olivia對記者介紹:“夜校課程中除了有專業的傳統非遺大師為我們進行理論講解,還設有實踐環節,讓我對押花產生很大興趣,并通過學習和操作獲得快樂。”
Olivia很希望夜校可以開展更多以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廣府文化為主題的課程,讓更多港澳青年能夠沉浸式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未來夜校課堂能夠進入學校開展,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方便地參加了。”
采訪中多位青年學員都表示,希望夜校能長久辦下去、擴大規模,最好能保持目前這樣的免費福利或者低廉學費,讓更多的青年朋友能夠發掘自身的興趣。不少學員還表示希望增設心理自我探索方面的互動課程,幫助大家面對逆境、迷茫。此外,也有學員希望開設粵語課程,幫外地朋友更好地融入廣東生活。
夜校兼顧“相親”
還能“積分入學”
在廣東中山,青年夜校以“青年社區學院”為基礎,在火炬開發區(中山港街道)、東區街道、東鳳鎮、南頭鎮、市公安局等鎮街、單位率先開課、先行先試,自今年9月份廣泛開展以來,已開設20余門課程,服務青年逾2000人次,中醫養生、中式花藝、趣味英語、尤克里里、手機拍攝、廣式點心、美甲培訓、手工鉤織……課程基本免費,個別課程每節也只需要9元,備受當地青年歡迎。
火炬開發區中山港街道團工委委員鄭家平告訴記者,青年夜校的學員多為上班族,也有寶媽、大學生等,普遍都是年輕人,因此上課時間大多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雖然到課沒有強制性,但學員的出勤率均在90%以上,大家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很高。”鄭家平透露,每當有新課程上線,學員名額基本在上線當天就被搶空。
而更加令人欣喜和意外的是,由于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東鳳鎮等“青年社區學院(青年夜校)”已經開展了10年,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10對年輕人在夜校的學習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喜結良緣,其中6對已生兒育女。
鄭家平介紹,除了當“紅娘”,夜校也培養了不少人才。“有幾名學員學成后專門從事這方面工作,又成了青年夜校的導師。比如,東區青年夜校學員梁景俊在學習攝影課程后提升了自身技術,現在已成為導師參與夜校的公益課程授課;網絡直播班學員李艷玲在學習東鳳鎮青年夜校培訓課程后,如今從事直播行業,也為新人主播開展培訓,并參與青年夜校的授課。”此外,青年夜校學員成績合格,不僅頒發結業證書,子女還可參加中山市“積分入學”,每門課程積3分,每人上限15分。
夜校融入城市歷史
打通課程扶持“微創業”
共青團佛山市禪城區委員會副書記駱意向記者介紹,區級“青年之家”坐落在極受青年人喜愛、打卡的網紅街區——垂虹社區,今年10月開始,“青年之家”開放夜間運營,探索開展“青年夜校”新模式,每逢周五、六開放至晚上8時30分,并常態化舉行“運動之夜”“桌游之夜”等夜間特色活動,幫助青年釋放工作壓力、消除孤獨感。
據悉,佛山第一期“青年夜校”于9月22日在市青少宮正式開課,共招收83名學員,8次課99元;第二期10月25日在佛山開放大學拉開帷幕,招了200多位學員,13次課僅收取184元。各區團委依托青年之家、青少宮、文化中心等場所陸續開設“青年夜校”課程,讓年輕人感受“青年夜校,學你想學”的濃郁氛圍。
中國藝協陶藝考級監考官周瑞祥正在禪城區惠景社區任青年夜校陶藝課教師,他介紹:“佛山的石灣陶藝從唐代開始出現,石灣窯是中國著名窯口之一,人們用本地的陶土和釉料制成各種實用又美觀的器物,以群眾最常見的漁、樵、耕、讀、仙佛、歷史英雄人物和動物等形象為題材的‘石灣公仔’備受廣東街坊們喜愛。”周瑞祥在佛山長大,從小就受石灣陶瓷文化熏陶,長期致力于石灣陶瓷文化的培訓和推廣。“大家很喜歡‘石灣紅’的茶具,我也非常愿意幫助夜校的同學們結合實踐,感受佛山的文化和歷史。”
除了陶瓷、剪紙等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的課,駱意和佛山團委的伙伴們還在策劃打通“玩陶”和“手作咖啡”兩堂夜校課程,讓學員用自己手作的馬克杯學習沖泡自己手磨的咖啡,畢業后學員可以拿到一個資格證,有機會在附近的街區找到相關工作。“這里短短一個十字岔路口,前后左右不超過600米的街道上有不下60家咖啡店,經過夜校的培訓,完全有機會給年輕人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共青團佛山市委員會組織部部長劉峰向記者介紹,團市委正在開展“尋找最美青年小店”活動,旨在進一步關注和扶持青年們的“微創業”。
據廣州日報全媒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