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人患癌一事引起廣泛關注。
11月8日,網絡流傳一則消息稱,相關實驗室疑遭拆除,并有相關照片及視頻流出,引起外界質疑和熱議。對于該網傳消息是否屬實,澎湃新聞曾多次向中山二院工作人員求證,未獲得回應。
據多位中山大學在校生及畢業生介紹,網絡流傳的疑遭拆除的實驗室,位于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技綜合大樓八樓。公開資料顯示,該樓于2008年竣工,樓高15層,建筑面積為3.8萬平方米,建有中山大學臨床技能中心、中山醫學院各教研室、部分教學實驗室及科研實驗室。
11月9日下午,澎湃新聞實地探訪該大樓8樓發現,里面有多個實驗室及辦公室,有些門口有實驗室名稱或老師姓名的標識,有些門口沒有標識。在這些實驗室及辦公室內,多有工作人員工作。目前,過道上已經沒有雜物,看不出有拆除的痕跡。
一位在8樓上班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網傳拆除實驗室純屬誤會,其實是因消防隱患拆除了實驗室過道的柜子,里面的設備、儀器等一切正常。
“拆的是過道的柜子,實驗室如常”
此前流傳的消息顯示,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名學生患癌,其中患癌的學生多是博士,在蘇士成及其導師的課題組。中山二院及中山大學醫學院都隸屬于中山大學。據中山二院官網消息,蘇士成是主任醫師、教授、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中山醫學院免疫及微生物系主任,擅長保乳手術為中心的乳腺癌多學科診治,特別是腫瘤免疫治療。其導師宋爾衛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乳腺腫瘤醫學部學術帶頭人。
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位于中大北校區科技樓8樓。本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根據實驗室安全信息牌提示,11月9日下午,澎湃新聞在中大北校區科技樓8樓找到了宋爾衛院士所負責的實驗室。當日下午,實驗室內部有人員工作,透過門口可看到實驗室內部有多種儀器設備,看不出有拆除的痕跡。
一位也在科技樓8樓上班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上述實驗室正是卷入風波中的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里面的設備、儀器等一切正常,網傳拆除實驗室純屬誤會,只是因消防隱患拆除了實驗室過道的柜子。
該工作人員說,今年6-8月,就說要拆除實驗室過道的柜子,這些柜子是用來放手套等耗材的,占了實驗室的過道,存在安全隱患。但恰好學校的消防部門11月8日來拆除柜子,從而引發了誤會。
9日下午,涉事實驗室內有工作人員,里面堆放著很多設備儀器等。
據工作人員介紹,其和患癌的黃某是一個科研團隊的,黃某曾在上述實驗室工作過。平時他們進去實驗室工作,會做防護措施。
澎湃新聞注意到,8日下午,拆除涉事實驗室的傳言在網絡傳播甚廣。截至目前,中山二院及中大醫學院并未就此事發表說明或澄清。8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針對網傳拆除實驗室一事,中山二院內部人士稱,碰巧是消防檢查。對于該回應,引起了眾多網友質疑。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澄清了是消防檢查,并沒有拆除實驗室,但可惜網上沒多少人相信。作為科研人員,他們只能安靜地做事,其他事情不是他們能控制的。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中山二院科研與學科建設部主任林桂平表示,實驗室確實于8日拆除了一排儲物柜。據林桂平介紹,作為醫學實驗室,中山大學和醫學院會經常性展開安全巡查。今年6月28日,中山大學組織全校實驗室進行檢查時,指出實驗室的柜子擺放位置導致實驗通道過窄,要求對這些柜子進行拆除。
“柜子里的物品均是屬于實驗室人員的普通實驗耗材,比如一次性口罩、手套、離心管以及培養皿等,里面并沒有任何試劑。”林桂平表示,在8月23日、10月26日、11月3日等時間點,實驗室都和學校檢查組溝通過相關整改進度,并答應在11月3日后的兩周內完成拆除工作,最終于11月8日早上清理完柜內物品,對柜子進行拆除并搬離實驗室。
“拆的柜子并沒有丟棄,而是存放在醫院的物資倉庫里。這個柜子還在,可以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林桂平說。
3人患癌,均曾在乳腺外科學習工作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11月7日,網絡流傳一則消息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名學生患癌。
針對此事,7日下午,中山二院回復媒體時對該消息進行了澄清。中山二院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稱,“相關(網傳)信息為不實信息,我們正在調查處理中,后續情況會由官方發布。”
據每日財經新聞報道,11月7日下午,蘇士成教授正常坐診,對于網絡傳言,他用三個“完全是造謠”進行了回復。
據財新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二院院長宋爾衛表示,蘇士成教授團隊只有一名黃姓學生畢業后,在臨床上工作了兩三年,確診胰腺癌。院內實驗室嚴格實施安全管理制度,試劑都在通風櫥內使用,每名學生在進實驗室之前都做了安全培訓,且未使用放射性藥物。
宋爾衛稱,其不清楚黃某做什么實驗,“但藥物致癌試驗也不會說打到自己體內,讓自己長腫瘤的,(學生)都是用手套按照安全規范操作的”。
11月8日凌晨2時許,中山二院發布《情況說明》稱,醫院迅速組織調查核實,初步了解到:近年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3名罹患癌癥,其中2名現為該院乳腺外科醫生,在臨床工作;另外1名不是該院職工或學生,為外地來院進修人員,已回原單位工作。該實驗室無在讀學生患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情況說明》,3人被確診癌癥的時間均是2023年,分別是胰腺癌、滑膜肉瘤、乳腺癌。
在《情況說明》中,中山二院表示,針對將患癌與實驗室或者試劑接觸進行關聯的關切,鑒于個體癌癥發生的誘因極其復雜,誠摯歡迎有關部門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調查。
衛健部門是否成立調查組,暫未正式發布
澎湃新聞注意到,隨著該事件在網絡發酵,患胰腺癌的黃某備受外界關注。據上述《情況說明》披露,黃某,女,2017年至2022年在中山二院攻讀博士學位,此間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學習,2022年7月博士畢業后入職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從事臨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確診患胰腺癌并接受手術,目前情況穩定。
一出具于今年11月2日出具的《病理會診意見報告書》顯示,病人黃某,今年29歲,“病變符合惡性腫瘤,考慮為胰腺癌轉移”。
公開資料顯示,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稱,其惡性度高,生存率低;起病隱匿,難早發現;晚期難治,預后極差。近些年胰腺癌發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趨勢,根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數據,2020年我國胰腺癌新發人數12萬,排在所有癌癥類第八位,?因胰腺癌死亡人數也是12萬,排在第六位。
相關截圖顯示,患癌后,黃某被其導師蘇姓教授踢出了群聊。澎湃新聞嘗試聯系黃某及其家人,未獲得回應。
據齊魯晚報報道,罹患胰腺癌的黃某的妹妹樂樂(化名)表示,姐姐并未問責導師而被移出群聊,“一號出病理,二號就踢人”,“我們根本就沒反應過來,不知道為啥他這樣子做”。對于院方公告內容,樂樂表示,“(通告中三人)每個人負責不一樣的課題,但都是經常做實驗” ,目前,姐姐黃某的病情仍很嚴重,家屬希望得到社會各界更多幫助。
為何導師把黃某踢出群聊?兩名癌癥患者的病理報告等資料是否已無法正常查看?是否已成立調查組或委托權威第三方對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的安全和風險進行調查評估?對此,11月8日下午,中山二院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稱,“以目前的公告為準”。
外界普遍認為,實驗室安全與否,關乎學生、科研人員的生命健康,需由相關部門牽頭成立調查組,或委托權威第三方進行調查評估,其最終的結論才更有說服力。
據白鹿視頻報道,11月8日下午,廣州市衛健委科教處工作人員稱,正在按照流程跟進處理此事,稍后會有官方說明。該委將組織第三方機構調查實驗室,按照流程解決這件事情。然而,8日下午,澎湃新聞致電廣州市衛健委科教處時,相關工作人員稱,是否已成立調查組,他們未收到正式消息,可留意官方通報,但官方通報由哪個部門發布,他們也不太清楚。
是否已成立調查組或委托權威第三方對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的安全和風險進行調查評估?就此問題,澎湃新聞曾聯系廣東省衛健委,相關工作人員稱此事要問其他部門,并提供了一個電話,但該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據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