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年前花80多億獲得17塊地的使用權,如今卻發現其中14塊地存在污染。有國資背景的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因土壤污染產生侵權糾紛,其和控股子公司作為原告方,起訴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在內的5家單位和企業,訴請賠償金額超100億元,案件已被江蘇省高院立案受理。
當年一筆大投資 如今陷入糾紛旋渦
這兩天,一起訴請賠償金額超100億元的案件引爆輿論。除了驚人的百億元賠償金額,讓該案引發關注的因素還包括原告和被告的身份。
11月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旗下的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家嘴公司”)網站發布了《關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及重大訴訟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中介紹了一起因土壤污染產生侵權糾紛的案件情況。原告方是陸家嘴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佳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佳二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被告方包括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鋼集團”)、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公告》介紹,2016 年,陸家嘴公司指定控股子公司佳灣公司和佳二公司(通過信托計劃)組成聯合體,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聯合競得蘇鋼集團掛牌出讓的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綠岸”) 95%股權,蘇州綠岸名下的主要資產為位于蘇州高新區蘇通路北、蘇鋼路東的 17 塊土地使用權。這17塊土地紅線內使用權面積約65.95萬平方米,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辦、工業、幼兒園等。
據報道,當年蘇州綠岸95%股權獲得了不少企業的關注,當時有30多家意向受讓方遞交了申請材料,最終19家參與競價,將掛牌價格從31.5億元的底價推高至68.4億元,加上承接的16.85億元債務,總成交金額達到了85.25億元。成功拿下這筆交易被認為是陸家嘴公司地產業務走出上海的重要一步。
然而,幾年之后,這筆交易卻讓各方陷入糾紛旋渦。
前述《公告》稱,2022 年以來,陸家嘴公司及各方環境調查確定綠岸公司名下 14 塊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積和污染程度遠超蘇鋼集團掛牌出讓時所披露的污染情況。同時,公司委托專業機構核查發現,在案涉土地的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不依法履職的侵權行為,共同導致了原告方受讓存在嚴重污染的案涉土地。
14個地塊存在污染 多個項目已竣工
為何買下地幾年之后才發現17塊地中,有14塊地存在污染?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2022年發布的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移交的第六批、第十六批、第三十二批信訪事項辦理情況信息中,都涉及到了上述蘇州綠岸項目地塊。這些信息中稱,蘇州綠岸項目地塊原為江蘇蘇鋼集團京杭運河以東老廠區。2008年10月,為推進節能減排、實現轉型升級,“蘇鋼老廠區”部分區域依法實施收儲并公開掛牌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蘇鋼集團掛牌時披露的信息稱,綠岸公司名下地塊中,非焦化區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開發利用;焦化區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4號地塊局部區域。
掛牌時披露的信息稱污染主要集中在其中1塊地,為何如今卻被發現有14塊地存在污染?
陸家嘴公司網站今年年初至今發布了多個蘇州綠岸相關風險事項進展公告,這些公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陸家嘴公司陸續發現在前述的17塊地中,1號至13號地,以及17號地,共14塊地存在污染,面積約57.3萬平方米,包括局部土壤或地下水存在污染。
這些被發現存在污染的地塊中是否已經投入資金開發?據陸家嘴公司公告信息顯示,1號、2號、3號、4號、5號、6號、10號這七塊地中,2 號地塊項目已竣工,其余 6 幅地塊尚未開發,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累計工程等投入金額約 3.7 億元;7號、8號、9號、11號、12號、13號、17號七塊地中,8號、9號、13號地塊已竣工,12號地塊處于停工狀態,7號,11號,17號地塊尚未開發,截至2023年3月31日,累計工程等投入金額約18.2億元。
由上述信息計算,陸家嘴公司在這些被發現存在污染的地塊上的投入資金已經超過20億,對應的存貨金額則是一個更加龐大的數字。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蘇州綠岸公司負責人表示,受地塊污染的影響,項目的住宅部分陸家嘴錦繡瀾山已全面停止營銷,商業綜合體和寫字樓部分也暫停運營。
投資幾億元建了學校 遲遲無法完成驗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被發現存在污染且已經竣工的2號地塊上,建設的是一所學校,這個學校項目的用地、驗收等程序頗為曲折。
陸家嘴公司公告顯示,2號地塊原本的用地性質是“工業(研發)”,蘇州市資規局蘇州高新區(虎丘)分局于2019年11月出具的《建設項目答復函》將2號地塊用地性質由“工業(研發)”變更為“教育用地”。
該地塊上建設的學校名為雷丁學校,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網站2020年9月29日發布了一條《蘇州雷丁學校主體建筑封頂 高新區國際化教育優質資源即將“上新”》的信息,其中介紹,2019年,蘇州雷丁學校正式步入開工階段,第二年9月28日順利完成封頂工作,預計2021年秋季迎來首批新生。據介紹,蘇州雷丁學校將建設成小學到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
然而,2023年2月,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綠岸公司發出《行政撤銷事前告知書》,稱蘇州市資規局蘇州高新區(虎丘)分局于2019年11月將2號地塊用地性質由“工業(研發)”變更為“教育用地”的《建設項目答復函》行為不符合該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擬撤銷該《建設項目答復函》,將2號地塊用地性質恢復為工業(研發)用地。
因地塊存在污染,且相關部門將用地性質恢復為工業(研發)用地,原本計劃2021秋季開學的雷丁學校,直到2023年8月28日,項目仍未完成綜合驗收。
雷丁項目經歷的波折還不只如此?陸家嘴公司公告顯示,2022年7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向蘇州綠岸發出關于2號地塊雷丁學校建設的《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稱經現場檢查,發現雷丁學校內建有物理、化學、生物和科學實驗室,須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供審批,但綠岸公司提交的環境影響登記備案表中沒有涉及實驗室,構成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擬作出“責令停止建設、罰款1430.9萬元”的處罰。綠岸公司就此申請聽證。經兩次聽證,蘇州市生態環境局于2023年1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綠岸公司作出“責令雷丁學校項目停止建設,罰款542.7683萬元”的行政處罰。
此后,綠岸公司完成整改,拆除了雷丁學校內尚未投入使用的實驗室設備并繳納了罰款,并向法院遞交材料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判決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
投資幾億元建設的學校遲遲不能投入使用,或許是陸家嘴公司與蘇州相關部門之間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訴請賠償超100億 訴訟費超5000萬
在今年3月陸家嘴公司發布的公告中稱,該公司專項工作小組正全力以赴開展處置、維權工作,與蘇州當地政府及蘇鋼集團交涉,推動相關責任方承擔后續處置責任,包括和蘇鋼集團交涉退還綠岸公司股權,推進污染地塊詳細調查確認污染范圍及程度及風險評估工作,還致函蘇州市資規局要求退還污染地塊并賠償損失。
或許交涉并不順利。2023 年 8 月,陸家嘴公司等原告方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令蘇鋼集團承擔賠償人民幣約100.4億元,其余四方被告承擔連帶責任,本案訴訟費用由各被告共同承擔。2023 年 8 月 11 日,江蘇省高院告知原告方案件已立案受理,8 月 14 日,原告方全額預交了訴訟費,約5000多萬元。
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陸家嘴公司董事長徐而進近日表示,"目前,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暫停相關開發、建設、銷售工作。"蘇州綠岸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已采取法律訴訟方式,由法院來確定治理污染的責任方,承擔治理污染的費用。
11月8日和9日,大皖新聞記者多次聯系5家被告方,都未獲得回應。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相關宣傳科室和蘇州自然資源規劃局的辦公電話都無人接聽。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