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重慶酉陽縣麻旺中學12歲女生孫某開學當天在廁所被毆打、逼迫下跪。
9月12日,酉陽自治縣麻旺初級中學校就此事發布情況說明,打人者是13歲的萬某某。由于萬某某未滿14周歲,屬于法定不予處罰對象,其家長將她轉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
該事件經報道后,除了聲討霸凌者外,其中的專門學校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什么是專門學校?什么樣的“熊孩子”需要送到專門學校?專門學校如何進行有效的矯治教育?
隨著我國建設專門學校的力度加強,專門矯治教育進入不斷探索發展時期,專門教育和專門矯治教育逐漸成為未成年人臨界預防、犯罪預防的重要舉措。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全國共有專門學校110余所,其中貴州省有30余所專門學校。
【1】孩子和家庭都需被“專門教育”
“你好,請問是小羅的父親嗎?小羅涉嫌盜竊罪,我們要依法對他進行訊問,你作為法定代理人應到場參與。”
“這個孩子,我是太失望了,以后他的事情,不要再來找我們……”
2022年11月,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辦理小羅(化名)涉嫌盜竊案時,發現小羅家比較富裕,但在這次盜竊行為之前,他還有多次盜竊行為。當承辦檢察官通知小羅的父親時,他直接表示不再想管小羅的事情。
經全面開展社會調查和心理疏導,承辦檢察官了解到小羅盜竊的目的并不是獲得錢物,而是想通過實施盜竊,對父母離異后長期不能陪伴在自己身邊以及父親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進行“報復”。
因小羅剛剛年滿16周歲,盜竊金額較小,自愿認罪認罰且取得被害人諒解,沿河縣檢察院依法對小羅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針對小羅的自身情況,該院聯系到當地教育部門,通過專門教育委員會評估,讓小羅進入一所專門學校就讀。
在專門學校期間,班主任與檢察官針對小羅的心理情況,制定專門的矯治教育方案,定期與其對話交流。同時,檢察機關還聯合婦聯對小羅的父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三個月后,小羅提到父母時不再有恨,而是滿眼含淚,對他曾經的行為感到十分后悔。小羅的父母也意識到了以往教養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爸爸,我沒有體諒你的不易,還經常講氣話,我做那些錯事,主要是想引起你對我的關注。我知道錯了,以后你能不能多抽些時間陪陪我?”
“我以前只管給你錢,覺得讓你不缺錢用就是對你的關心,忽略了對你的陪伴,我管你的方式也不對……”
這是專門學校里的一次親情會見,小羅父子終于打開心結。
6個月后,經過結業評估,小羅從專門學校畢業,考入職業學校繼續上學,父子關系也回歸正軌。
【2】問題孩子聚集,專門學校是否“更危險”?
2022年12月,小冬(化名)的朋友與小鑫(化名)的朋友因瑣事發生口角,二人為替朋友出氣,相約于某天下午放學后在學校外的小巷道內解決“恩怨”。雙方還各自叫來一幫“兄弟”,其間共有9人參與斗毆。過程中,小冬用拳頭將小鑫的鼻子打傷。經鑒定,小鑫構成輕傷二級。今年2月,公安機關以涉嫌聚眾斗毆罪將小冬移送宣漢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四川省宣漢縣檢察院了解到,在小冬6歲時,他的母親離家出走且至今未歸,他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因長期處于脫管狀態,小冬發生行為偏差。
“雖然案發時小冬已滿16周歲,但他屬于未成年人,犯罪情節輕微,又是初犯,具有悔過表現,自愿認罪認罰。”檢察官說,結合案件情況,宣漢縣檢察院考慮對小冬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
今年3月,宣漢縣檢察院建議將他送至某專門學校就讀,并設置考驗期6個月。同案其他8個孩子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然而,當檢察官與小冬父子溝通時,小冬坦言對去專門學校感到害怕,小冬的父親也表示非常擔憂:“專門學校把問題孩子聚在一起,那不是更危險了嗎?讀專門學校會不會給孩子留下人生污點?將來在社會上會不會受到歧視?”
為打消小冬和其父親的顧慮,檢察官決定帶小冬父子去專門學校參觀。特色的法治教育場館、勞動教育教室、文體活動場館……小冬父子發現這所專門學校與他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參觀中,小冬父子了解到,學校會根據每名學生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及個性特征實行軍事化管理、封閉式教育,通過分層次、分類別、安全適度的課程,減少問題孩子之間的“交叉感染”,并科學開展法治、紀律、道德、心理健康、勞動和職業技術等課程。參觀結束后,小冬父子的顧慮打消了,小冬辦理了入學手續。
6個月的時間里,小冬在專門學校接受法治教育和心理輔導,進行勞動實踐,參與公益活動。學校還專門安排專業老師為小冬等學生講授智能制造、建筑等勞動教育課,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根據幫教方案,檢察官不定期和小冬面對面交流,跟蹤了解幫教情況。“這幾個月里,小冬進步挺大的。”在今年8月初的回訪中,小冬的老師告訴檢察官。
今年9月,考驗期順利結束。根據專門學校出具的監督考察報告,宣漢縣檢察院認為小冬在考驗期內表現良好,決定對小冬不起訴。
【3】大數據賦能,關注罪錯未成年
除了專門學校外,貴州省銅仁市檢察院還在全省探索構建專門矯治教育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根據違紀、違法、犯罪等類別對罪錯未成年人進行計分,同一名未成年人計分達到一定標準,即篩選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未成年人數據,推送至教育部門、公安機關開展分級分類預防矯治。
家長或者學校干預效果不理想的,由教育部門或公安機關報專門教育評估委員會評估后,送“需要重點關注人員”到專門學校接受矯治教育,形成“模型計分─發現可能需要矯治的未成年人數據─分級預判─家庭和學校干預效果不佳─專門教育委員會評估─送入專門學校”的流程,為專門學校接收學生提供了參考模板。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確規定:“未成年人實施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可以決定對其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作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關鍵一環,專門矯治教育納入立法的初衷,是及時挽救那些走在違法犯罪“懸崖邊”的孩子。通過以教代刑挽救罪錯少年,希望更多“失足少年”能夠重回人生正軌。
來源:九派新聞微信公眾號、檢察日報·未來周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