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隨著各大高校陸續開學,記者注意到,多所高校在開學季紛紛推出學生自選宿舍模式,新生可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網上系統自主選擇自己心儀的宿舍、舍友、床位等,眾多網友表示羨慕 “夢中情校,希望盡快全國推行”,也有網友持不同觀點,質疑找舍友的簡歷是否存在虛構成分?表示床位也得靠搶,真的心累。對此,你怎么看?
體驗:搶床過程驚心動魄,是一次新奇體驗
記者了解到,西北大學2023級研究生新生報到時間為8月29日至31日。研一新生小于在8月初已通過學校的線上自選宿舍系統選好了宿舍和床位。
小于向記者回憶,線上自選宿舍需要選擇校區、樓棟、樓層、宿舍和床位,最后選擇是否需要床上用品,是否繳費。她表示,空調類型也可選,分為沒空調、變頻空調和定頻空調。
“因為每年都有同學沒搶到自己心儀的宿舍,我選宿舍的時候也擔心自己會搶不到,”小于告訴記者,學校的選床系統和淘寶購物界面類似,流程也大致相同,但選床的過程和搶春運火車票、演唱會門票一樣驚心動魄。“系統還貼心地設置了‘倒計時’提醒,等待開搶的前一分鐘里很緊張。”小于說,選床成功后,系統還會提示“您已經是有床位的人了”,“感覺自己完成了一項很了不起的任務。”
小于坦言,她當時選的標準是陽面房,床位想靠陽臺近一點,然后與本科床位位置相同,會有熟悉感,最后也如愿搶訂成功。如果說有一點瑕疵的話,小于稱,入住后發現廁所在陽臺,相當于“和廁所做鄰居”,但整體感受挺滿意。
這也是她第一次可以自己選宿舍和床位,“研究生之前的階段都是學校分配宿舍,搶宿舍和床位的過程是很新奇的體驗。”
觀察:多個高校推出自選模式,提供有限次數的“反悔”功能
除西北大學外,多所高校均為學生提供網上自選床位功能,有的還提供有限次數的“反悔”功能。比如電子科技大學2023級新生可在網上進行自主選房,分預選房和正式選房兩個階段,選房過程中,學生可查看已選床位室友的問卷信息,比如起床情況、晚睡情況等。
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迎新公眾號上,記者注意到,該校研究生線上選擇宿舍有兩種方式,隨機選擇和加入同學的宿舍,每人總共有5次選擇機會,隨機選擇和加入同學宿舍均會消耗1次機會。
8月28日,安徽理工大學官方微信號發布2023年數字迎新網站使用說明,通過該系統可自選宿舍。
安徽理工大學迎新系統可自選宿舍
同日,安徽農業大學招生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稱,2023級本科生迎新系統,即日起開通測試,測試期間可完成“開盲盒”選室友在線繳費等全部環節。針對新生選擇宿舍的范圍,官微也進行了說明:新生宿舍由學校統籌安排,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和生活,大家在同一學員、專業或班級區域內選房,不是在全校的空余宿舍內選房。
安徽農業大學自選宿舍界面
感受:提供了自由度和選擇權,提前熟絡避免冷場
在小紅書上,記者看到了網友“安農大找舍友”的發帖,該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專業和生活習慣,表示“比較愛干凈,大家可以一起讀書,也可以一起瘋,反正開心就完事了。”并介紹是福建人,會帶點特產和大家一起吃。而在該平臺上,還有不少網友發帖找舍友,或分享該校選宿舍攻略,圖文并茂。
“正式選宿舍前,我特意在網上做了些選床攻略,想要選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小于也提前做了準備,選宿舍前的那段時間里,校園新生群和微博超話里有好多同學都在主動聯系組團找舍友,他們會將自己的生活習慣、MBTI性格測試、能接受和想要尋找的舍友類型以簡歷或招募信息的格式公開到新生群和超話里,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舍友。
小于表示,學校這種自主式選宿舍的模式,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度和選擇權,而且選完宿舍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舍友是誰了,大家可以提前建個小群先熟絡一下,以免報到時大家會冷場尷尬。
聲音:有肯定自選模式,也有質疑聲音
相比以往傳統的“開盲盒”式住宿,不少學生認為,線上自助選房可提前了解房間的朝向和舍友的生活習慣,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彼此相處起來會更加舒服和契合。
各高校在發布開放自主式選房模式的通知時,也表明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助力學生未來的校園生活。比如成都大學,除了讓學生自己手動選擇宿舍外,還會為新生發放選房問卷,系統會使用大數據通過答題內容為學生精準匹配舍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傳統的宿舍安排方式,存在著因生活習慣不同、不合拍而產生的宿舍同學矛盾,甚至還可能引發極端事件。根據生活習慣、性格愛好,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宿舍和舍友,是從源頭上避免矛盾,構建良好舍友關系的途徑,有利而無弊。
但網上亦有人發出質疑的聲音。有網友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全寢室的人愛好都是打游戲,長此以往難道真的不會影響學習甚至危害身體嗎?也有網友評論:總會有人搶不到自己喜歡的宿舍,如果遇到和自己生活習慣不同的舍友又無法接受,一樣會有舍內矛盾。還有網友認為,找舍友的簡歷是否存在虛構成分?表示床位也得靠搶,真的心累。
對此,有媒體評論表示,大學此舉看上去像是讓學生隨心所欲,但其實也起到了促進他們成長的作用。學生獲得了權利,自然也就懂得了義務;他有自己個性化的需求,自然也就明白了尊重他人的習慣和自由。評論認為,學生不只要學習課本知識,他們也需要在大學生活的日常中增進社會常識,諸如人文關懷、個人權利等。可見,大學的教育或許也體現于此,人性化的管理,也是一個無形卻十分重要的課堂。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實習生 王悅陽 (受訪者供圖 部分來自官微)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