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他們,有的來自大山深處,18年來從未走出縣城,但墻壁上卻掛滿了獎狀;有的童年留守在家,頂住生活的壓力,通過努力與熱愛考取高等學府;有的身體殘缺,卻克服困難,最終考入理想大學……他們遭遇困難挫折,但并未失去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念,這群陽光學子以勤致學,以孝事親、以善立身,令人動容。
8月22日,由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和安徽省慈善總會主辦的2023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學子報告會在安徽省圖書館舉行,百名陽光學子從全省各地共聚合肥,參與此次報告會暨助學金發放儀式。新安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汪宏及省慈善總會副會長牟坤林、省圖書館副館長董松等為學子們每人發放了5000元助學金。有愛就有陽光,16年來,陽光助學行動已資助1700多位貧困學子,圓了他們的大學夢。
活動現場。余康生/攝
寄語學子,未來的人生之路灑滿陽光
“今天受到資助的大學新生,雖然遇到暫時的困難,但你們并未被困難所擊倒,你們取得的成績,正是你們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奮發圖強的結果。”在“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上,安徽省慈善總會副會長牟坤林向在座的艱苦奮斗的學子們表達了敬意。
牟坤林表示,“大皖·陽光助學行動”是省慈善總會與新安晚報聯合開展的全省性慈善項目。愛心企業在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不忘肩負的社會責任,不忘用善行義舉回報社會,為公益慈善事業不斷貢獻力量。牟坤林也倡議,希望熱心慈善事業的愛心單位和人士,積極踴躍加入進來,匯聚慈善之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愛和善良像陽光一樣,能夠撫平人生道路上的委屈和傷痛,給人溫暖,給人力量。作為安徽主流媒體,新安晚報一直以來秉承著‘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的辦報宗旨,也應當承擔傳遞這種力量的使命。”新安晚報社總編輯曹海峰坦言,新安晚報已經走過了30年的風雨歷程,今天為各位學子加油鼓勁,也是印證著新安晚報30年不變的初心。
會上,曹海峰勉勵學子們心懷理想,站在人生新的起點上,要以陽光的心態去擁抱美好的生活。“今天你們是愛的接收者,也相信你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會毫不猶豫伸出自己的援手,成為愛的傳遞者、播撒者。”最后,曹海峰給到場的莘莘學子送上真誠的祝福,祝愿在座的學子以后的人生之路充滿鮮花,灑滿陽光。
讀者感言:對新安晚報16年的堅持致以敬意
8月22日下午,安徽省圖書館二樓報告廳內,除了100名受助學子外,還地坐滿了從全市各地趕來旁聽學子勵志故事的市民讀者們。“我今天是帶著孩子一起過來的,想讓他好好聽聽哥哥姐姐的故事,學習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讀者陳女士家住在瑤海區,在聽到大皖·陽光助學行動要舉辦學子報告會后,便帶著孩子前來參與其中,希望通過聆聽學子報告會能激勵孩子勤于學習。
一名家長在現場聽到陽光學子發言的內容時感動得眼眶濕潤。余康生/攝
今年剛上高中的小崔原本計劃在圖書館內學習,在看到了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學子報告會的報道后,就和同學一起過來旁聽。“我們也希望聽一聽學長學姐的故事,激勵自己要努力奮斗。”在聽到學子在逆境中不斷拼搏的事跡后,小崔和同學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記者注意到,報告會現場還有一位讀者爺爺在認真聆聽,“我是在報紙上看到有這樣的活動,就趕過來看看,這些孩子真是好樣的。”爺爺說,新安晚報舉辦“大皖·陽光助學行動”這樣的公益活動值得贊揚,對新安晚報16年的堅持致以敬意。“如果明年還有這樣的活動,我也想資助下孩子們,雖然我的錢不多,但是我的一份心意。”
報告會現場,還有不少帶著孩子來接受熏陶的讀者,他們用手機將寒門學子的勵志故事拍攝了下來,“我準備把視頻發到我們的親戚群里,讓我們身邊的孩子都能好好聽聽這些勵志事跡。”讀者李女士被學子們的勵志故事所感動,“他們雖然遭遇挫折,但一直積極努力地生活和學習,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一名家長在現場聽到陽光學子發言的內容時感動流淚。余康生/攝
愛心涌來,6名學子提前收到資助
在今年的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啟動后,很多勵志學子積極報名,因為名額有限,新安晚報還同時廣泛征集社會愛心,希望共同匯聚成一股暖流,助力學子們安心上學。
其中,6名學子的勵志故事受到愛心人士關注,提前收到了資助。“熱心人資助的錢我已經收到了,謝謝你們的關心。”阜陽女孩付欣晴今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復旦大學,8月15日,她在收到資助后,第一時間告訴了大皖新聞記者。記者也鼓勵她繼續好好加油學習,不要辜負愛心,爭取早日回報家庭與社會。
與付欣晴一樣,還有5位同學,也提前收到了資助。“我是老大學生,上學、畢業和工作時,始終得到社會和組織的關愛,有困難大家幫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希望他們能奮進向上,好好將這份愛傳遞下去。”作為老大學生的朱先生,看到勵志學子的故事,感同身受,他在今年的陽光助學活動中,以個人名義資助了考上天津醫科大學的錢天成和考上安徽大學的蘇雨,還以自己的成長故事勉勵他們,奮進學習。
其中,愛心人士許先生除了贊助5000元學費外,他還和往年一樣,給自己資助的兩位學子胡慧玲、張瑞多打了200元路費。“去上學交通費也要花錢,給他們多打一點,多盡一份心意。”
此外,本報的忠實讀者武先生夫婦不但在今年的活動中資助了兩名同學,他們還提前預定了明年的資助名額。“明年再幫我找找需要資助的孩子,如果在合肥上學,那還可以給他們更大的資助。”
現場花絮:
多名小學生組隊來聽勵志故事
在8月22日下午的學子報告會開始前,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五(三)班朝陽夢之隊的全體隊員也來到現場,他們在場下認真聆聽著臺上每一位陽光學子的發言。班主任汪佳老師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場活動讓自己很受感動,有準大學生們在面對逆境與困難時的昂揚向上,也有社會各界為他們送上的溫暖與關愛。“發言的每一位準大學生都是勵志的榜樣,他們雖然在生活中遭遇了種種困難,但求知的渴望讓他們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祝愿他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也有學生家長對記者說,大皖陽光助學活動非常有意義,傳播出滿滿的正能量,他們和孩子們聽了這些學子故事后很是感動,他們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每個人都靠著勤奮圓了自已的大學夢,學子們的行為樹立了榜樣,會激勵更多人好好學習。
媽媽陪著兒子來參加報告會
“我們住在蕭縣農村,為了參加這場報告會,一早不到5點起床了。”在現場順利簽完到后的陳創,并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參加2023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學子報告會,陪著他來的還有他的媽媽趙蓮俠。趙蓮俠向記者介紹,雖然路途有點遠,但覺得參加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就陪著孩子一起過來了。趙蓮俠說,因為住在蕭縣農村,她和兒子一早5點不到就起床了,先是騎半個小時的電動車去車站,然后再坐一個小時的班車到縣城的汽車站,再由汽車站打車去往火車站,最后坐高鐵到合肥。
趙蓮俠說,家里有兩個孩子,陳創是家里的小兒子,此前從未去過遠門,在高考結束后的這個暑假,為了賺點大學生活費,陳創和同學去了上海打零工。趙蓮俠說,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但孩子很懂事,知道父母的不易,也懂學習的重要性,大兒子也在外讀大學,希望兩個孩子在今后繼續努力,不要辜負家人的期望。
陽光學子分享成長故事
困難,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曾經的磨難變成堅韌的鎧甲,激勵學子們心懷感恩溫暖前行。在8月22日舉辦的“2023年大皖·陽光助學行動”學子報告會上,4位陽光學子和在座的觀眾分享了他們的成長故事。
陳天智:用積極心態面對挑戰和困難
當坐在輪椅上的陳天智由媽媽推著來到演講臺旁時,臺下已響起一片掌聲。出生時因臍帶繞頸缺氧導致腦癱,最終讓陳天智四肢無力,生活無法自理,更無法正常行走,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挑戰。然而,他并未讓這些困難限制住,相反他以積極的態度和堅定的意志,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程。
陳天智(右)發言。余康生/攝
讀高中時,陳天智所在的教室在五樓,他的外公在其高中時期,三年如一日地將他背上五樓,每天還要送飯,陳天智說他的記憶里永遠忘不了外公背著自己爬樓的一幕幕。陳天智的手由于長期肌肉萎縮,力氣很小,就連抓筆都很難抓住,必須借助手臂的力量才行,每次長時間寫字都對他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今年高考,陳天智順利考上了安徽財經大學,他說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陳天智希望通過大學的學習和鍛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同時他也感謝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給予他的支持和鼓勵,讓他更加堅強,更加勇敢。
陳菲菲:“辣椒女孩”將走出大山去讀大學
來自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的陳菲菲,出生在一個三面環山的普通農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年過半百的父親,智力有障礙的母親,即將讀大學的我,以及一個馬上就要讀高中的妹妹。小時候她最開心的事是上山撿石頭、看落花、尋昆蟲……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不一樣,陳菲菲的童年沒有游樂場,甚至到現在她都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來合肥參加學子報告會,是陳菲菲第一次走出大山。
陳菲菲發言。余康生/攝
從陳菲菲記事起,家里一直靠種辣椒為生,所以只要有時間她都會去地里干活,特別是每年的暑假,正是辣椒豐收的時候,她會去地里幫忙采摘辣椒,減輕父親的工作量。家里的田地在山溝里,車子沒法開進去,只有靠肩挑手提帶回家。有時候爸爸挑著一百多斤的辣椒在前面走,陳菲菲就背著二三十斤的辣椒跟在后面,下山的路陡峭崎嶇,稍不注意就會摔下去,她只能小心翼翼,抓住旁邊的樹枝來保護自己。
夏天的大棚溫度非常高,而且不通風,看著辛勞的父親,這個暑假陳菲菲和妹妹一起將家里的事情打理好,希望可以減輕父親的負擔。雖然家里的經濟條件很差,但是父親依然堅持讓陳菲菲和妹妹好好讀書。“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是父親常對我說的。”蜿蜒的山路并沒有阻擋陳菲菲求學的心,她在今年夏天考取了大學,她希望將來能帶著父母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宋小帥:父親的去世讓我一夜長大
今年高考,宋小帥成功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宋小帥的母親有智力障礙,他的父親則常年在上海打工維持一家生計,他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家人們都很疼愛宋小帥,讓我度過了一個幸福的童年。在宋小帥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上海因為意外過世,這一年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父親離開后,我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宋小帥發言。余康生/攝
進入高中學習后,雖然學習壓力增加,但宋小帥在老師的鼓勵下調整心態,學習效率提高了很多,他已給自己制定了目標。宋小帥說,有時鉆研一道題目可以到凌晨,有時一張卷子會反復做上一天甚至幾天,語文學科曾一度是他的弱項,從古詩文的背誦,再到閱讀理解的反復琢磨,一本本厚厚的筆記、一篇篇摘錄的范文,都是他成績不斷提升的見證。
三年的高中時光很快過去,今年高考宋小帥如愿收到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要感謝所有在我人生漫漫黑夜里曾經給予我光亮的人,因為他們讓我溫暖前行,讓我努力不懈。”
夏圓圓:感恩我的養父和鄰居爺爺奶奶
來自安徽蕪湖的夏圓圓今年收到了安徽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十多年寒窗苦讀,雖然我們奔向理想的路上比他人多了一些荊棘,但溫暖永遠伴我們身側。”出生僅15天的夏圓圓遭親生父母拋棄,決定收養她的養父因為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從小夏圓圓一直住在鄰居爺爺奶奶家。雖然從小夏圓圓知道她和別的孩子可能不太一樣,但從來都沒覺得自己缺少關愛。
夏圓圓發言時落淚。余康生/攝
備戰中考的前夕,一個噩耗傳來,夏圓圓的養父患了癌癥。當時的夏圓圓很悲傷也很疑惑,她不敢相信這一消息。那時,養父已經被接回了家,每天傍晚養父都會在門口坐一會兒。夏圓圓清楚地記得,當時能遠遠聽見養父費力的呼吸聲。養父離開的那一天,夏圓圓躲在沒人的角落哭,“爸爸(養父)最后的話是讓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
上了高中之后,任課老師知道夏圓圓的情況,會常把她叫到辦公室細心地給她分析問題,“除了老師,有不少同學也給我幫助,這些都讓我難忘。”在夏圓圓讀高二的時候,老師告訴夏圓圓,鄰居爺爺突然患腦梗的消息,這個消息也讓圓圓特別難過。
“爸爸(養父)、鄰居爺爺奶奶,還有關愛我的老師同學,都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的溫暖,他們照亮了我的人生。”夏圓圓說,是他們讓她懂得,要做一個友善、真誠、溫暖的人,同時還要學會感恩,去傳遞這份溫暖,讓更多人穿過風雪,懷揣幸福。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魏鑫鑫 徐琪琪 余康生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