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距離我國越來越近了,登陸已進入倒計時!回溯其生成后的路徑,有網友驚奇地發現“杜蘇芮”竟然拐出了一個接近直角的轉彎,網友表示“這臺風數學一定很好!”為何“杜蘇芮”會走出“直角”路徑?歷史上臺風路徑能有多奇葩?中國天氣網盤點那些你沒見過的臺風“魔鬼走位”。
臺風“杜蘇芮”為何走出“直角”路徑?
今天上午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臺風紅色預警,“杜蘇芮”已進入臺風24小時警戒線,距離登陸我國越來越近了。截至上午11時,臺風“杜蘇芮”中心位于距離福建省廈門市南偏東方向約42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預計“杜蘇芮”將最大可能于明天早晨到上午,以強臺風級或超強臺風級在福建東山到惠安沿海登陸。
臺風“杜蘇芮”不僅攜風帶雨能力強,走位也十分吸睛。回溯其生成后的路徑,網友發現它竟然在菲律賓北部拐了一個直角,并調侃“這臺風的數學一定很好!”
7月26日上午,臺風“杜蘇芮”走出直角路徑。(圖片來源:臺風網)
“直角”路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娟表示,26日早上,“杜蘇芮”受到菲律賓北部高山地形摩擦等作用影響,路徑趨向了西南側,隨后又在副熱帶高壓引導下逐漸往西北轉向,因此在路徑上出現了近乎直角的呈現。
掉頭!轉圈圈!畫8字!看看臺風路徑能有多奇葩
臺風“杜蘇芮”的“直角”路徑雖然比較少見,但是要跟其他的“奇葩”前輩們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其中不得不提的,要數1986年的“韋恩”、1991年的“納德”以及2001年的“百合”了。這三個臺風絕對是可以載入臺風奇葩路徑史冊的三個“怪胎”。
首先,來看1986年的13號臺風“韋恩”。如果不做臺風,它絕對是個優秀的“貪吃蛇”玩家。下面這個路徑圖有沒有把你繞暈?“韋恩”路徑之錯綜復雜,甚至可以拆成3個圓圈和1個數字“8”,更奇特的一點是,“韋恩”曾一度在熱帶洋面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后再次“死而復生”發展成為臺風,也是用生命在演繹“讓老天知道我不認輸”了。
1986年第13號臺風“韋恩”路徑圖
1991年的20號臺風“納德”,則是一個海上的“舞者”:旋轉!跳躍!我閉著眼……如果將其路徑擬人化,那它的心路歷程大概就是:我到底是去菲律賓?還是去中國呢?算了,還是去中國吧,從廣東去江西跳一圈吧。有網友戲稱,它的路徑是在海上走出了一個“金牛座”!
1991年第20號臺風“納德”路徑圖
2001年的“百合”,聽這個名字像個女生,糾結的個性也有點像個小女生,是個典型的“選擇困難癥”。它生成以后,緩慢地在臺灣的北部海面原地轉了一圈半后,在臺灣宜蘭附近登陸,肆虐了44個小時后又竄到臺灣海峽,最后在廣東惠來再次登陸。其整個生命過程中,曾四度增強及減弱,并三度急轉彎穿過或逼近日本沖繩島。
2001年第16號臺風“百合”路徑圖
為何奇葩?“一家之主”缺席“臺風小孩”蒙了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臺風們“不走尋常路”呢?
據張娟介紹,影響臺風移動路徑最主要的因素是副熱帶高壓。如果只有“副高爸爸”照看,那么“臺風小孩”的路徑就會相對比較穩定,始終沿著副熱帶高壓外圍前進。可一旦副熱帶高壓距離臺風較遠,“一家之主”缺席,事情就復雜了。“冷空氣媽媽”、“季風二姨”、“大陸高壓爺爺奶奶”難免會出現分歧,“臺風小孩”聽誰的、跟誰走就犯了難。這時候如果再加上幾個調皮的“熱帶氣旋同學”來搗亂一下,“臺風小孩”就更“精分”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各方爭執不下,勢力相當,那臺風就只能在拉扯中往復徘徊、忽東忽西、忽南忽北,直到有一方絕對勝出。當然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們勢均力敵,長時間爭執無果,一生氣誰都不管了,“臺風小孩”徹底蒙圈了,失去了前進方向,只能在南海自由飄蕩,像是2019年的第14號臺風“劍魚”在還是南海熱帶低壓的時候,就屬于這種情況。
來源:中國天氣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