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近日,知名旅行博主姜野在新疆進入博格達峰徒步后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7月13日晚,姜野家屬向南都記者證實,姜野于12日被發現,已確認遇難。一位參與救援的人士則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細節,家屬會發布相關信息。一位當地領隊告訴記者,姜野曾向其咨詢博格達環線情況,其建議姜野跟團隊一起走,但對方沒有采納。
姜野生前旅行留影。
7月13日晚,南都記者聯系到姜野家屬,其確認了姜野已遇難的消息,并表示暫時不想提此事。一位姜野的朋友告訴南都記者,他是7月12日下午得知姜野遇難的消息,目前一些戶外圈內的好友已經啟程趕往新疆。
該朋友表示,自己與姜野最后一次聯系是在6月19日,當時兩人的旅行地點相近,卻因事情繁忙沒能碰面,這幾年二人一直在微信上交流,在最后一次聊天中,他們約定好了有機會再見面,原本還期待著見面的那天,卻收到了姜野去世的消息。
擁有18年帶隊經驗的馬先生,是當地資深戶外領隊,他告訴南都記者,6月25日,姜野曾向他了解博格達環線的情況,詢問如何辦理進山手續,馬先生得知姜野一行僅有兩人且搭檔的年紀較大后,建議他跟自己俱樂部的團隊一起走,但姜野表示想自己走,不想跟大部隊。
據馬先生講述,姜野及其搭檔于1日從阜康進山,之后其搭檔出現高原反應,4、5日左右在四號羊圈提前下撤了,馬先生所在俱樂部的領隊于7日在老虎口遇到失蹤前的姜野,“當時他已經是一個人了,我的領隊勸說他一起走,他沒回答。”
馬先生向南都記者介紹,走完博格達峰環線,快則6天,慢則7天,大部分在當地出事的戶外愛好者都是因為單獨行動,“像我們團隊上山都是帶著衛星電話,可以保持對外通訊,他們進山以后沒有這些設備,如果有人受傷了,周圍荒無人煙,很難聯系救援。”
姜野家屬此前發布的尋人啟事顯示,姜野于7月1日出發從新疆阜康進入博格達峰徒步環線后失聯。家屬從他處了解到7日有人在老虎口遇到姜野,然后姜野順白楊河東溝下去,再無音訊。
據悉,姜野是一位職業旅行者,六年獨自騎行5萬多公里,走過三大洲三十余個國家,被稱為“天生流浪家”。他以視頻的方式將旅行見聞和當地的風俗民情記錄下來,在全網各個視頻平臺與受眾分享,還曾自制30集旅行片,出版發行一部24萬字的游記。
南都記者注意到,姜野的短視頻賬號擁有粉絲43.5萬,最后一次更新時間為7月1日,發布內容為“重裝徒步新疆博格達峰,進山前物資大采購”,評論區已有多位網友留言悼念。
視頻中,當時兩人正在為出發做準備,其中姜野準備了諸多食物,而同行的另一人,則相對較少,本身很多人都是為同行的老王擔心,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最終老王因為高反提前撤退,而留下的姜野則是出現了意外。
新疆山友救援隊組織救援人員進行了多番搜救,最終得知牧民晚間曾在水中打撈出一具尸體,最初無法確認死者的身份,不過之后經過多方證實,也是明確了牧民撈出的尸體,確實是姜野,這則消息的出現,讓眾多粉絲都倍感心痛。
據7月14日下午,橙柿互動記者聯系到了在姜野進入環博格達峰線路前和他有過交流的當地領隊馬先生。馬先生說,當時姜野和搭檔一起,自己曾勸說姜野他們跟著自己的團隊,但是被姜野拒絕了。
馬先生在當地有這多年的領隊經驗,他介紹,他們帶團環博格達峰一般需要6天時間,過程也是很看經驗的,他帶團走的線路相對安全。馬先生團隊的環博格達峰出行線路信息他說,以往出事情的,一般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缺乏向導的“AA團”,因為沒有經驗,對地形不熟悉,所以遇見的困難也會更多。姜野當時的路線是從他是白楊河東溝進,然后要走20多公里的下坡路線,這段下坡路段也是行程中最危險的路段,主要的危險來自冰川和冰川河。
“這里的河里是冰川融水,了解地形和冰川河習性的人,一路上只要涉水一次就可以了,但是不熟悉的可能要涉水多次,最多的要達到8次。”他說,冰川水的溫度很低,人下水之后很容易出現失溫的情況,而且更糟糕的是一旦下雨,出現山洪的話,會非常危險。馬先生說,姜野進入白楊溝的這兩天正好遇到下雨。“雨后出現山洪,河流水位會暴漲,我估計他就是遇到了這個麻煩。”他說,洪水是來得很快的,不熟悉情況的人如果正在涉水的話,往往會來不及做出反應。但是當地人就很容易根據河水的顏色判斷出是否會有山洪到來。
他猜測,姜野的遇難很可能就和山洪有關。
“其實只要平安走過這20公里路程,后面就是平淡的石子路,基本上就安全了。”他說,其實這一路上也會遇見牧民,他若是跟著牧民走或者向牧民詢問山里的情況,也很可能會避開那些危險。馬先生告訴橙柿互動記者,要到當地走環博格達峰線路,最好是提前在網上找到當地的團隊信息,跟著團隊一起走,如果是自行組團的,則建議在當地找一個熟悉地形的向導后再出發。
編輯 張大為 綜合南方都市報、都市快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