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據蚌埠檢察微信公號7月4日發布,最近一段時間,隨著電影《消失的她》爆火,推高的不僅是票房,更激起了廣大觀眾關于夫妻信任危機和繼承權的大討論。電影結尾處,丈夫被判處死刑,但全員下線后巨額財產的最終歸屬,既是影迷心中的疑問,也應該是每個人民群眾需要明晰的法律常識。
電影映射的是現實,有關影片的話題從劇情延伸至真實生活。從泰國孕婦墜崖案到杭州許國利殺妻案,再到香港名媛碎尸案……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血淋淋的現實,而這一切不過只是為了貪圖錢財,選擇謀財害命。
作為普通民眾,可以通過對法律的追問和探究,拓展自己的法治意識和辨別能力。
檢察官普法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條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用于公益事業;另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繼承人;(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針對文章開頭提到的影迷疑問,檢察官對影片中巨額財產最終歸屬問題進行解讀:首先作為丈夫謀殺罪名成立,由于他的犯罪行為喪失繼承權;在繼承人死亡且沒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下,適用“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用于公益事業。”
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中國民法的總綱,該法典對各個領域的民事關系和權益保護進行了全面規定,其中繼承法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財產的轉移和繼承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為財產的有序繼承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民法典強調了繼承人的優先順位和繼承份額的確定,旨在保護合法繼承人的權益,并促進財產的合理傳承。同時,民法典對遺囑的撰寫和財產規劃也提出了更詳細的要求,鼓勵個人在生前做好相關安排,以避免繼承糾紛和財產爭議的發生。繼承法的新變化和影響對于社會的法治建設和家庭財產的穩定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馬維欣)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