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報——”一名“士兵”推門而入,驚飛雞群,惹起狗吠。披著被單的“丞相”拍桌而起,一口阜南方言道:“何事如此驚慌?”
這一經典橋段,幾乎在每一集的鮑小光“土味三國”中都會出現。50多集短視頻刷出了40億瀏覽量,劇組從2人,發展到如今幾十人,粉絲也暴增至40多萬。
11月23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阜南縣中崗鎮盧家塔村“鮑小光三國影視基地”進行“劇組”探班,并全網多平臺直播了最新劇本的拍攝過程,共吸引了20多萬粉絲在線觀看。
大皖新聞直播間。
記者探班“土味三國”劇組,粉絲線上看“直播”拍戲
阜南縣中崗鎮盧家塔村位于四里湖邊上,是淮河邊上的一個小村落。
11月23日上午,大皖新聞來到村子里,紅、黃“旗幟”都已經插在了菜園籬笆上,“士兵”和“將軍”們正在換裝,鍋蓋、木叉、糞勺……這些道具靜靜地斜靠在墻邊,等著角色們,“丞相”也已穩坐在桌前,隨時聽候導演喊“開始”。
除了“演員”們,還有很多圍觀群眾,他們三兩成群,有說有笑,或坐或站,圍在片場周圍,看著平日熟悉的臉,換上“古裝”,拿著農具,一場又一場的“演出”著,跟著爆笑。
片場。
鮑小光是導演,同時也是演員。他將群演們的“背景”戲安排后,便自己扮演“士兵”,開始入戲,此時的“盧帝”是攝影師,她拿著一部手機,按鮑小光設定好的角度來拍視頻。
因為只有一部手機,同一場景,需要拍幾遍,不同角度各來一遍,方便后期剪輯。
鮑小光與“丞相”對戲,但11月23日片場中,“丞相”總記不住詞。一句“立刻點兵三千,隨我迎戰。”被“丞相”來回說了不下十遍,仍未過關。要么忘了拍桌子,沒有氣勢,要么隨意加詞,總說“隨我‘準備’迎戰”。
鮑小光“氣”的,只得暫時作罷,改拍下一場,回頭再補拍。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鮑小光的短視頻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丞相”是鮑小光的遠房舅舅,今年64歲,未念過書,因此對“臺詞”并不敏感,平時還喜歡喝點小酒,記性也不是特別好。
動作加上臺詞,往往要反反復復的拍攝,才能最終過關。不過,片場中的“丞相”也不著急,也不生氣,他享受著拍戲的過程,聽著鮑小光的“指令”,一遍一遍的來,有時候忘詞或忘加動作,“丞相”自己也樂得捂著嘴偷笑起來,像個可愛的孩子。
“丞相”扮演者:李東華。
“丞相”是短視頻中的主角,因此戲份、臺詞、動作都不少。在大皖新聞直播時,網友們還“心疼”起“丞相”來,“‘丞相’詞太多了”、“先讓‘丞相’捋一捋”、“給加個提詞器吧”……
2個多小時的直播,鮑小光拍了三個場景,主演、群演們都過了一遍,很多粉絲一眼就認出了是鮑小光“土味三國”的團隊,“何事如此驚慌?”的經典臺詞刷屏了,還在評論區中一起互動起來,“片場真有意思”、“臺下不容易啊”、“太搞笑了”,還有網友根據臺詞貢獻“金句”,“立刻點兵三千,隨我出城‘吃飯’”,引發網友點贊。
粉絲賜名“土味”三國,鮑導希望專心創作
其實,鮑小光的創作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已經連續更新了50多集“土味三國”短視頻。不過,“土味”二字,卻是粉絲賜名。“我一開始叫‘農村版三國’,后來網友叫它‘土味三國’,我覺得挺好的,我喜歡,感謝賜名。”鮑小光說。
鮑小光。
鮑小光最火的一集“土味三國”短視頻拍攝于今年9月,一共獲得70多萬點贊,5000多萬的瀏覽量。如今,他保持著一周出一條短視頻的頻率。“寫劇本大概要三天時間,拍攝也要一兩天,慢的話要三天,再加上后期配音剪輯,大概需要一個星期時間。”
目前,鮑小光靠著“土味三國”已經累積了40多萬的粉絲,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接踵而至的“直播帶貨”、“公司簽約”也向鮑小光伸出了橄欖枝。“直播帶貨”找來的則更多些,“有十幾家吧,牛羊肉、農產品比較多,也有商品,但是現在我沒有精力來做帶貨,還是希望靜心創作短視頻,提升視頻的質量,再繼續增長粉絲。”鮑小光說。
鮑小光跟演員們講戲。
面對“資本”的觸角,鮑小光更加心存警惕。“有公司來跟我談投資的事,找我簽合同,一起拍視頻,但是我沒答應。”鮑小光開玩笑說,“是因為怕被‘騙’啊,哈哈。”言談中,鮑小光對未來目標尚未完全清晰,但能夠感覺到,他更害怕的是失去了創作的初衷與動力。
如今,靠著短視頻瀏覽量收益與直播打賞,“土味三國”劇組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鮑小光對自己有信心。“專心搞好創作,相信后面會越來越好的。”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余康生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