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安徽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草案)》修改情況的說明中,明確了從事互聯網電動自行車租賃業務的企業應當落實主體責任,隨車提供安全頭盔,定期消毒、維護、增補。那么,共享電單車所配備頭盔的使用現狀如何?近日,大皖新聞記者走訪合肥市區街頭進行實地查看和隨機采訪。
探訪:
頭盔或臟或損壞,市民大多不愿佩戴
近日,大皖新聞記者在合肥市潁河路與新蚌埠路交口東南角一處共享單車停放區域注意到,現場停放有多個品牌在內的多輛共享電單車。
隨意停放的共享電單車車籃里大都放有安全頭盔,這些頭盔有兩層塑料組合而成,另外配有一個帶狀鎖扣,一根鋼絲一頭連著頭盔,另一頭連著車把手。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每種單車的頭盔外部顏色不一樣,分為黃色、藍色和灰色。
在該處共享單車停放區域,記者注意到,9輛共享電單車中,3輛車籃里沒有放置頭盔;另外6輛共享電單車配備的頭盔情況堪憂,5個頭盔被放置了衛生紙、零食包裝袋等垃圾,3個頭盔不同程度破損,幾乎沒有可以正常使用的。
記者隨機采訪時,一位正在掃碼用車的曹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平時使用共享電單車的次數很多,但是一般他都不會使用車上配備的頭盔,問其原因,曹先生說:“一方面是頭盔比較臟;另一方面感覺頭盔外殼薄,假如真的發生碰撞事故,說不定是頭盔碎片會先把自己劃傷。”
在合肥市北二環與銅陵路交口,大皖新聞記者遇到一位騎著共享電單車回家的李女士,等紅綠燈的間隙李女士告訴記者,因為上下班的需要,她每天都會使用共享電單車,但是只有在下雨天她才會佩戴車上頭盔。“這個頭盔對我來說太大了,戴上會滑下來蓋住眼睛,影響行駛安全。”李女士說。
正在讀研究生的李同學告訴記者,他平均一個月會使用4次左右的共享電單車,但是一般都不會佩戴頭盔。“頭盔有一根線連著車把手,戴在頭上那根線有點干擾騎行,同時也不美觀;另外就是那些頭盔都比較臟,沒法往頭上戴。”李同學說。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共享電單車頭盔太臟,很少使用。
回應:
收到頭盔損壞問題 ,運維人員會進行維護
共享電單車企業是否意識到上述現象,對此又有哪些針對性的方案和做法呢?
當天上午,在合肥市北二環與新蚌埠路交口,記者采訪了一位正在維護共享電單車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風吹日曬雨淋和使用者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共享電單車頭盔不能使用的情況很普遍,但是他只負責更換電瓶,至于共享電單車頭盔的維護,有其他同事負責。
在政務區潛山路與南二環東北角的一處共享單車停放區域,大皖新聞記者遇到了另一位正在擺放單車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在相對固定的區域負責共享電單車的擺放工作,把東倒西歪的共享電單車擺放整齊,一天要擺放150輛車左右,車輛擺放前后要拍照上傳,系統內間隔一小時要有一次完成任務記錄,包括車輛上垃圾、廣告的清理,安全頭盔出現故障及時上報,也都在她的工作范圍之內。
不過,該工作人員也坦言,共享電單車自帶的頭盔也就是在剛放置的前半個月能用,之后就會逐漸損壞,因為不能做到實時監控,所以還是會有很多監管不到的情況。
一家共享電單車官方客服告訴記者,目前,總部沒有關于共享電單車頭盔定期保養的明文規定,“當接到使用者的具體投訴后,客服人員才會將相關問題反饋給各個區域的運營人員,各區域運營人員接到反饋后會前往現場查看,情況屬實會把車輛帶回保養。”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接到的關于共享電單車頭盔臟或損壞的投訴很少。
無獨有偶,另一家共享電單車的官方客服同樣表示,在接到顧客關于頭盔損壞問題的投訴后,相關信息會做記錄并反饋,當地運維人員收到信息后進行維護。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