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7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這十年”民生保障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安徽部署“十項暖民心行動”以來,就業、托幼、養老等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一批急難愁盼問題正在得到改善,百姓福祉不斷增進,共享民生大餐。
全省每年增加近70萬人就業
就業關系群眾冷暖,關乎民生底線。過去十年,在積極的就業政策下,安徽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12—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679.4萬人,年均增加67.94萬人。
其中,就業結構持續優化,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由2012年的36.4:26.3:37.3,調整為2021年的24.2:31.9:43.9,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超過40%,就業吸納能力不斷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就業新的增長點。
在重點群體就業方面,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首位,精心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穩定在90%左右。就業援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省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深入實施就業脫貧工程,幫助貧困人口實現精準脫貧。
同時,我省啟動實施“創業安徽”行動,整合推動各類資源、平臺、要素向創業集聚。持續實施“創業江淮”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青年創業園、農民工創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創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創業大學、創業學院和孵化基地,平均每月誕生5萬個市場主體,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明顯。
今秋開學幼兒園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
在暖民心工程中,安心托幼關乎萬千家庭,圍繞這一社會需求,我省推出幼兒園延時服務。按照目標,2022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2023年春季學期,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幼兒全覆蓋。到2025年,幼兒園延時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據介紹,幼兒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后提供延時服務,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適應。幼兒園可根據實際設置多個離園時間點供家長選擇,家長自愿決定幼兒是否參加。延時服務一般由本園教師承擔,也可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結合現有資源和家長需求,“一園一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對參加延時服務的幼兒按300元/生·年標準給予所在幼兒園財政補貼。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承受能力和辦園成本等因素,將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延時服務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制定幼兒園延時服務收費政策。
數據顯示,這十年,我省持續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截至2021年底,我省千人口托位數提高到2.36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3個)。
全省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637家、床位38.4萬張
“一老一小”始終是民生工作的重點。除了安心托幼,“老有所學”行動以“到2025年底,全省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總數達到430萬人左右”為目標,著力緩解老年學校“一位難求”、學習不便、基層薄弱等問題。
我省通過改建、擴容、新設、網辦等多種渠道拓展辦學空間場所并提高現有老年學校使用效率。加大在教學隊伍、管理隊伍、課程資源、教學資源、示范學校、老年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力度,確保老年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截至7月底,全省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數已達177余萬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與此同時,十年來,我省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服務對象由困難老人向全體老年人延伸,全省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637家、床位38.4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2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總面積達到262萬平米,建成老年助餐點、助餐食堂4892個。
15類口腔醫療服務納入醫保
口腔健康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健康口腔行動”針對看牙“貴”、醫療保障不足,提出將我省醫保不予支付,但滬蘇浙地區醫保可支付的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我省醫保支付范圍。2022年底前,納入集采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動態調整口腔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同時,針對看牙“難”、醫療資源不足不優,將增加口腔醫療資源供給,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醫院、合肥市口腔醫院實現規模翻番,16個市、8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縣均設立公立口腔專科醫院,擴大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院)口腔科規模,增加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護士數和牙椅數。
按計劃,2025年底前,安徽省口腔醫院、合肥市口腔醫院達到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成省級數字化口腔診療中心等。各市公立口腔醫院、大部分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口腔科開設了午間門診、晚間門診,80%已實施“無假日”門診。此外,還將牙脫敏治療等15個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新增納入我省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張云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