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小余,我感到身體不舒服……”4月11日下午,室外33℃高溫,在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全員核酸檢測老車站采集點現場,身穿密不透風防護服的高宗明醫生突感身體不適,走到一旁同事身邊,話還沒講完突然無意識地暈倒休克。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4月11日晚上了解到,當時在現場同事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一同進行采集工作的余文武醫生趕緊將他放到椅子上平臥,脫下他已被汗水浸透的防護服,呼喊他卻沒有意識,臉色慘白同時身體出現僵硬,連續掐人中十幾秒高宗明才有所意識。
現場志愿者撥打醫院電話,很快,東河口鎮衛生院王孝文院長一行攜帶氧氣和急救藥品及時趕到現場,并進行吸氧等對癥處置,待他有所緩解,緊急送往衛生院。
經過吸氧、輸液能量補充等治療,目前他各項體征轉為平穩,待進一步觀察治療。
據悉,今年58歲的高宗明,是東河口鎮衛生院預防接種科室的一名骨干醫生,19歲時便參加工作,已在基層醫療崗位上連續奮斗了接近40個年頭。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我們整個東河口鎮醫護人員支援了六安城北高速卡口、毛坦廠國道卡口等5處地方,人手嚴重不足,高醫師目前除了負責點位的全員核酸檢測之外,還兼職我們全鎮中、高風險地區回鄉人員的核酸入戶采集工作,今天本來是安排他休息,但這位同志考慮到醫院人不夠,主動講還是他來干。”東河口鎮衛生院院長王孝文表示。
據了解,在4月11日之前,高宗明醫生已連續走村入戶、上門核酸采集服務了4天。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從鎮衛生院出發,身穿防護服,頂著30多度的高溫行走在山區道路,有的地方特別偏僻,需要邊找邊做,有的地方不通車,需要步行翻山越嶺,他從來不抱怨。雖然是一名快退休的老同志了,但永遠沖在最前面。白天入戶采集,晚上六七點鐘再返回衛生院,對當天所有采集過的樣本進行整理、核對,并在核對準確之后,及時將核酸樣本再送往六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實驗室進行檢測。待所有工作結束,驅車趕回鎮上之時,已是晚上九、十點鐘。高強度的工作日日如此,高宗明永遠是任勞任怨、沖鋒在前。
“高醫師,是我們醫院的業務骨干,去年是區衛生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度還被評為該院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是我們的老大哥,也是我們的榜樣!”在談到高宗明時,周圍同事都是一片贊揚。
“一線的工作者,特別是醫務工作者是最辛苦的,作為普通群眾,我們享受了他們無私的服務,我們就要體諒他們的工作,盡量配合,不要增加他們的負擔。我們真是很感動,高醫師,要給他點贊!”老車站采集點正在參加全員核酸檢測的東河口村村民劉軍說。
為了不耽誤核酸檢測工作,院長助理陳俊及時接替了高宗明的崗位,現場核酸檢測工作未受大的影響,依然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謝高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