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牛肉38元一斤,降了一點。”2月15日上午,在合肥市雙崗菜市場里,何成蘭在CPI采價專用手機上輸入了牛肉價格……統計調查部門每月公布的CPI數據就來自像何大姐這樣的采價員,對他們來說,每過5天,類似的工作就要重復一遍。當天上午,記者跟隨采價員一起到菜市場采價,并從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專業人士處了解每個月公布的CPI數據出爐的背后工作。
采價員何成蘭在菜市場水產區采價。
采集:原始數據要保證客觀真實
2月15日上午,記者跟隨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消費價格處處長李堂艷和采價員何成蘭,來到位于合肥市宿州路上的雙崗菜市場采價。上午8點40分,在見到記者之前,何成蘭已經完成了水果的采價。“每次到了采價日我們都要早起過來,生鮮的價格在早晨更加精準。”何成蘭介紹,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遇到假期,逢五逢十的日子,她都要雷打不動去農貿市場采集農產品價格。這些商品中許多種類的價格都會隨著季節和供求頻繁波動,一個月要采六次價,而像大米、調味品等價格相對穩定的商品,一個月需采兩次。
何成蘭在和商戶交流采價。
元宵節的雙崗菜市場里人頭攢動,市民們在為準備元宵節的大餐而忙活。何成蘭的采價任務也不少,按照任務清單,當天她要采集76種規格品的價格。十幾年的采價工作已經讓何成蘭和商戶們“打成一片”。她來到“老三水產”店鋪前和經營人員寒暄了幾句,如實地記錄下經營人員報出的數據。“河蝦的價格還是在高位運行。”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采價員對價格的波動能敏銳地感知出來。
采價后要及時在專用手機的系統上做記錄。
在一家名為“放心肉專賣店”的店鋪里,牛肉和羊肉價格分別為38元和33元一斤。采價不像買菜那樣麻煩,但也要“貨比三家”,既讓商品同質可比,更要保證價格的客觀權威。何成蘭相繼問了其他三家肉鋪,發現價格都是一樣的。于是,何成蘭就在專用手機上開始輸入價格。“我們一般至少需要找3家同類經營戶采價,如果其中有一戶與其他兩戶不同,就取眾數(眾數,統計學概念,出現較多的數。記者注)。”何成蘭說。
采價過程中,“三定一直”的原則(定人、定點、定時和直接調查實際成交價)早已刻在每一個調查員的腦子中。記者注意到何成蘭手中的手機“非同一般”,原來這個手機除了日常通訊以外,也是手持的價格采集器,通過手機上報的價格數據就能及時地傳輸到國家統計局的CPI數據采集管理系統中,采集管理系統能自動識別是否是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的采價操作。
審核: 形成分析報告送達相關部門
隨后,采價員上傳的這些原始數據在CPI采集管理系統均能看到,接受國家、省級、市縣級三個層面的審核。
上午10時,在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辦公室,消費價格處處長李堂艷向記者展示了利用CPI數據采集管理系統的數據審核過程。“數據的審核匯總遵循即采即報即審的原則,采價員要審核錄入的完整性和數據合理性,面對環比變動幅度大的要告知原因加以說明;后臺管理員要審查有無遲報漏報、原始數據是否有誤等問題……”記者注意到李處長手中的《手持數據采價審核臺賬》,里面的每頁滿滿的全是字跡,記錄著相關價格出現異常情況的文字說明。每一個價格的由來都能追溯到源頭。
李堂艷介紹,2022年合肥市CPI調查采價點合計共360個,合肥調查隊共有13個價格調查員,每月價格采集總數有7000多個數據,平均每人每月600多個數據,工作量不小。除了菜市場以外,大商場、賣場、超市和服務場所等網點價格采集也是他們的工作范圍。
后臺審核同樣需要嚴謹細致。
物價,連著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關系著國計民生,也是政府部門的決策依據。“細心、耐心、更不能掉以輕心。” 李堂艷介紹,對于出現價格異常波動時,要及時向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價格預警,月度數據匯總上報國家統計局后,合肥調查隊會盡快形成CPI解讀分析材料,然后在國家發布數據后送到地方政府領導的案頭,并解讀月度CPI運行情況。
耿天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