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脫離城市的燈紅酒綠,略去人聲鼎沸的嘈雜,合肥市廬陽區濉溪路上有條小路通向一老舊小區,53歲的吳之群和女兒就住在這里。一個人將女兒拉扯大,她感慨生活對自己“太苦”。 扛起百斤的包裹時,她默念女兒是“希望”。年齡越大,勞累疼痛時,她感嘆女兒是溫暖。懂事女兒說,堅韌的媽媽才是榜樣。春節快到了,吳之群希望有一套嶄新的床品四件套,和女兒嶄新迎新年。
單親媽媽說,生活 “太苦了”
1月17日下午,四里河立交橋的橋上橋下,車流不息。沿著橋下北側的一條小路,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步行前往吳之群家。“這是一個老小區,不少人都搬走了。”同行的四里河街道工作人員介紹。
吳之群就住在這一棟的4樓。“快到屋里坐。”她迎記者進門。一室一廳的屋內,頓時有些擁擠。記者看到,客廳的一扇門,用一塊紅磚抵著,門上的油漆已起皮開裂。吳之群粉色棉衣的袖口短了半截,露出了里面的白色打底衫,她稍微抻了抻才勉強遮住。
客廳一臺老式兩門冰箱、一個電暖氣、一臺縫紉機,一張餐桌,幾把椅子,雖然簡單,但一塵不染的地板,擺放的綠蘿和蟹爪蘭,讓家里有了綠意生機。
吳之群今年53歲,老家在六安,獨自帶著女兒生活。說起經歷,她反復感慨“太苦了”。30多年前來到合肥打工,吳之群經人介紹后成家。與愛人蝸居的十幾平房子,既是客廳、臥室,也是衛生間和廚房。
日子苦,尚有人一起挨。不久,愛人身患重病,吳之群悉心照顧,終難挽其生命。“我離開時,什么都沒要。”和背井離鄉來到省城的那年一樣,吳之群說她“一無所有”。
扛起百斤時,女兒是希望
而此后來到身邊的女兒小華(化名),讓她生活“有了希望”。
吳之群說,一個人照顧女兒,她只能選時間靈活的工作。2003年,本是某大商場做導購的穩定工作,吳之群遭遇下崗。之后,她去白馬服裝城幫人看過店,在超市干短促,也做鐘點工。“都要干滿十幾個小時,(賺的錢)只夠吃飽。”
女兒要上學,吳之群東拼西湊借款,買了現在居住的房子。“背著債,還要生活,你不知道有多難。”說著,她抹起眼淚。女兒小學二年級時營養不良,“人家飯店不要的魚頭,我拿回家燉魚頭湯。”吳之群說,為了給女兒補充營養,她還買了牛奶,“我能啃大饃,孩子不行,她要長身體啊。”
女兒初中畢業,因成績不理想,高中三年,女兒去往六安某中學就讀,也開始住校。“我租房陪讀了一年。”照顧女兒起居之外,吳之群找了一份在倉庫理貨的工作,“幾十斤,上百斤的羊毛衫打成包,碼貨、送貨都要干。”吳之群說“淚都在流。”
“哭能解決什么問題,還是得堅強地站起來。”吳之群多年來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窗簾、桌子、冰箱都是1999年買的,一直用到現在。”吳之群告訴記者,熱水器是去年才裝的,電暖器是姐姐送的,但為了省錢,平時舍不得開。
客廳的角落,有一臺縫紉機,在這個拖把舊了都要換新的年代,吳之群家里的抹布是用它手工做的。“這是我剛修補的。”吳之群又指了指窗簾,“衣服破了,修修補補也能穿”。
勞累疼痛時,女兒是溫暖
餐椅上,是她用縫紉機給女兒做的紅色棉墊。“女兒想考研,一大早起床看書。”看著餐桌上的書,吳之群告訴記者,女兒起早貪黑學習,晚上經常到12點。“她陪著我,等我先睡了,再悄悄起來。”知道吳之群睡眠不好,女兒總是先提前準備好洗腳水,試好水溫,第二天一早遞上一杯溫水。
吳之群有糖尿病。常年的體力活,導致她的腰椎、頸椎經常疼痛。“每年要住一兩次院。”近一兩年,吳之群常感覺渾身沒勁,身體偶爾不自主地發抖,“有點像低血糖的癥狀,醫生說需要治療。”忍了一段時間后,她今年住院治療。女兒早晚一個電話噓寒問暖,安慰她“媽媽,沒關系,我會帶你過好日子的。”
而去年臨近過年的一幕,吳之群至今記憶猶新。“樓上漏水,家里被淹了。”吳之群回憶,僅有的電器、家具都被泡了,水從屋頂、墻上不停地往下漏。天很冷,母女二人相偎取暖,“媽媽,沒關系,我會帶你過好日子的。”吳之群說,丫頭懂事,更讓人心疼。
“她想考研,但也和我說,想早點出來(工作)。”吳之群深知女兒是擔心她壓力太大。
懂事女兒說,媽媽是榜樣
吳之群接受采訪時,女兒小華在臥室里默默流淚。上大學的女孩兒正是愛美的年紀,但19歲的她穿著樸素,藍色皮筋扎著干凈利落的馬尾,1米75的個頭,顯得人特別瘦。
媽媽的付出,小華記在心里。上大學后,她每天會打電話,擔心媽媽一個人在家孤獨。”媽媽做的菜,每道都好吃。”小華讀高中的前兩年,媽媽兩周坐車去一次學校,帶著大包小包,牛肉、排骨、豬蹄,都是她愛吃的。母女倆相見,總是報喜不報憂。“媽媽每次去看我,她是忍著不哭。”小華告訴記者,她后來才知道,媽媽離開時總是帶著淚,“心疼我學習辛苦。”
懂事的孩子早當家,小華的寒暑假就像陀螺,她做超市的短促,去食堂幫人打飯,曾連續十天每天站七八個小時,從來不喊累。“我的媽媽是榜樣。”媽媽的堅韌感染了她,小小年紀,眼神里多了幾分篤定。打工賺的錢,小華總想著媽媽。“買過她最喜歡的護手霜和木制梳子,我媽就喜歡這些實用的”。
剛放寒假,有阿姨已聯系了小華,讓她到超市做促銷。趁著這兩天的空檔,她開始在社區做防疫志愿者,穿梭于小區做防疫宣傳。“我在學校也做過,比較有經驗。”小華說,她還做過獻血志愿者、新生開學志愿者,希望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春節將至,想添置四件套
吳之群感慨年齡越大,做零工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小。“有些身體吃不消,耽誤人家的事。有些人看我年紀大,人家也不要。”僅1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在女兒上萬元的學費前,已是九牛一毛。“不說生活費,還有每個月吃藥的錢,也要一百多元。”
“感謝他們給申請了低保,多了些收入。” 記者了解到,四里河街道銀河灣社區非常關心吳之群一家的生活,幫助她申請了大病救助、民生工程的助學定點幫。每到重大節日,社區還送去米油等生活慰問品和慰問金。同時,聯系了一家非公企業黨組織與小華結對幫扶。
春節要到了,說到新年心愿,吳之群說“自己家不容易,其他人也不容易。”不愿意給他人添麻煩。當看到大家的熱情,吳之群告訴記者,家里的四件套用了很多年,尺寸是1米8,希望能換個新的,嶄新迎接新年。
如果您愿意幫助吳阿姨實現新年愿望,可以撥打本報熱線0551-62639900,或者登錄安徽網、大皖新聞客戶端留言聯系我們。
馬海萌 徐娟娟 韋韜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