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安徽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近10萬家,經營范圍涵蓋糧食、油料、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中藥材種植、水產、畜禽等多個主導產業。“總體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經營規模較小、經營不正常、管理不規范、合作水平低、缺乏經營管理人才等諸多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2022年安徽省兩會,省人大代表謝發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現狀: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較低等
謝發清稱,我省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較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對農戶的帶動不足。“如我省的合作社中農民成員多數在10人以下,種植業土地規模在1000畝以下的較多。”謝發清說,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處在初級階段,合作社成員與合作社之間、合作社成員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合作意識不強,沒有真正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全省注冊登記10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當一部分合作社是為優惠政策而成立,注冊后無農民成員實際參與、無實質性生產經管活動。”
此外,謝發清認為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缺乏溝通協調,無法形成監管合力。多數合作社僅限于為成員提供購買生產資料、種養技術和市場信息等服務,從事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的合作社很少。
“由于進城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較多,造成了農村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缺乏。”謝發清坦言,合作社牽頭人雖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專業戶,但主要靠長久積累的經驗引導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能力較弱,缺乏全面的經營管理知識,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
優化多種收益分配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
對此,謝發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我省要規范財務管理,完善分配制度。指導農民合作社按照財務會計制度配備財務會計人員或進行會計委托代理,設置會計賬簿,建立會計檔案,規范會計核算,“合作社可分配盈余,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返還的比例不低于60%。與成員沒有產品或服務交易的,按成員股份比例進行分配。”
謝發清稱,要鼓勵以產業為依托開展同業聯合,以服務為紐帶開展同域聯合,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品牌響、影響大的合作社聯合社。另一方面要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支持農民合作社帶動成員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鄉村旅游等優勢產業。引導實施綠色生產模式,大力推動特色品牌建設,指導合作社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等,共享品牌溢價的增值效益,支持合作社參加‘農超對接’、電商交易以及各類展銷會。”謝發清說,可以鼓勵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或二次結算”等收益分配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
同時,引導農戶利用實物、承包地經營權、林權等作價入社,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允許村集體和農戶將量化的財政扶持資金,以出資的方式投入農民合作社。
強化學習培訓,建立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
“我建議農民合作社要強化學習培訓,培育一批骨干。”謝發清提出,建議我省實施高素質農民提升工程,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組織實施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把更多的合作社成員培養成為具有較強市場意識、較高生產技能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建立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每年培訓一批合作社領頭人和骨干成員。鼓勵支持各類鄉村人才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大中專畢業生以資金入股、技術參股等方式加入農民合作社的,可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謝發清建議,要充分發揮政策支持對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促進作用,落實已出臺的財政、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不斷創新政策措施,發揮政策的激勵效應,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同時,以現有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為載體,充分利用特色農業和土地整合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金創辦龍頭型專業合作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余康生 江振煥 徐琪琪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