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2月13日,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他根本沒想到自己走到了終點,他非常開心,他說自己要活到120歲,他給我們一句話都沒有留,什么都沒有。”2月1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系上楊在葆的夫人陳麗明女士,楊夫人心情十分悲痛,她告訴記者,2020年12月,他們還打算一起回一趟安徽老家,但受疫情影響,未能如愿,頗感遺憾。
楊在葆,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上影演員劇團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曾出演《紅日》《江水滔滔》《從奴隸到將軍》《血,總是熱的》《代理市長》《原野》等,多次獲得金雞、百花獎。2019年11月23日,楊在葆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上影演員劇團供圖
1960年在影片《紅日》中扮演連長石東根,是楊在葆塑造的第一個銀幕形象,1965年起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是中國影協第四、第五屆理事。在銀幕上楊在葆以演軍人而成名,為中國男人樹立了陽剛硬漢的標準。其代表作品有《從奴隸到將軍》《血,總是熱的》《代理市長》《雙雄會》等。
在2018年上影演員劇團成立六十五周年之時,楊在葆為劇團寫下了“融通天下”四字。(上影演員劇團供圖)
楊在葆曾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屬于雙料影帝。
2月1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電話聯系上楊在葆的夫人陳麗明女士,楊夫人告訴記者,楊在葆老師走得很急。“他根本沒想到自己走到了終點,他非常開心,他說自己要活到120歲,他給我們一句話都沒有留,什么都沒有。”楊夫人回憶,此前,熱愛書法的楊在葆老師雖然生病了,就正常就醫看病,回家后也繼續寫他的字,這次走的比較突然,是每個人都不希望的。
楊夫人還告訴記者,生前楊老師多次回安徽老家,2020年12月,楊老師準備與她再回一次安徽,但受疫情影響,出門不便,未能如愿,頗有遺憾。
此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曾多次采訪楊在葆老師。2019年11月23日晚,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暨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在廈門舉行,楊在葆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稱號榮譽。當時,楊在葆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能獲得這個獎,是觀眾對他以往創作角色的認可,感謝大家的肯定和祝福,“ 如果有合適的劇本,我會一直演下去。”
楊在葆當時說,回望半個多世紀的藝術道路,他最難忘的是1955年考上上海戲劇學院,去學校報到的時候身上沒有錢,“政府給我寫了一封信,證明我家庭困難。我帶著這封證明信到學校,當時學校給了我政府頒發的助學金,我終生感恩。”
在網上,楊在葆等三人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稱號的消息也引起廣泛贊譽。很多人感慨,“實至名歸,向老藝術家們致敬。”楊在葆當時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這是觀眾對他以往創作角色的認可,非常感謝大家的肯定和祝福。
上世紀80年代,楊在葆是銀幕上無可爭議的鐵骨男兒,90年代,他的名字成為人們心中硬漢的代名詞。生活中的他也如銀幕中所扮演的硬漢一樣,個性鮮明,不隨波逐流,開朗豪爽。2007年在電視劇《臥薪嘗膽》出演吳王闔閭這一角色后,近年來,楊在葆鮮少出現在銀幕上。他從不走穴,喜愛書法,還舉辦過個人書法展。為什么這么多年沒有再接戲,是要從銀幕“退休”了嗎?楊在葆曾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活到老演到老,他并不是刻意不接戲,而是要看劇本。有合適的劇本,就繼續演,不適合自己的劇本,他不會接受。
楊在葆當時還告訴記者,自己其實對演哪一類角色沒有特別的限定,重點還是看劇本,“劇本合適我就演。”
“老戲骨”王詩槐與楊在葆為安徽老鄉,也是多年老友。2月14日上午,記者也聯系上王詩槐,王詩槐說,楊在葆是自己的師兄,他一直把楊在葆當成自己的老大哥。“這次真的很突然,我們都沒有想到。”王詩槐說,他們大概每隔一年半載就會碰上一面,聚一次,參加一些上影活動等,在幾年前,還曾與楊在葆等幾位皖籍演員一起回安徽老家,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編輯:陶娜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