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21日,冬至,天氣晴好,合肥市各陵園單位迎來祭掃客流高峰,現場祭掃的市民基本都佩戴著口罩,鮮花祭祀、書寫心愿卡等文明祭祀方式成為主流。市殯葬處組織工作人員開展了免費"代客祭掃"活動收獲家屬點贊。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自12月18日至12月21日,合肥市各陵園單位共接待祭掃群眾超過63.7萬人次,車輛11.3萬臺次,其中,21日當天達14.9萬人次,車輛4.5萬臺次,祭祀保障總體平穩有序。
平價鮮花受到市民歡迎
21日上午,在大蜀山文化陵園入口處,佩戴口罩、手捧鮮花前來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掃碼、測溫后,人們有序入園。陵園還專門配備了一臺"智能測溫門",方便市民快速通行。前來祭掃的市民中,有不少乘坐的是公共交通工具。為方便市民祭掃,今年冬至期間,大蜀山文化陵園安排了免費的循環專車,對接附近各公交、地鐵站點。
"奶奶,我們永遠想念您""爺爺,愿您在天堂永遠健康"······陵園廣場上有一面"祈福墻"。許多市民經過這里時,紛紛把對親人思念的話語寫在小卡片上,搭配著黃絲帶貼在祈福墻上。
記者注意到,陵園內有平價鮮花出售,最低價格為35元一籃,受到許多市民的歡迎。"我們在冬至到來前一個月,就做好了鮮花調配工作,保證冬至高峰期間的鮮花供應量。"大蜀山文化陵園工作人員介紹,"每逢清明、冬至,像菊花這種祭祀用的花材價格都會水漲船高,但是,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陵園依然執行平價銷售的政策,花價與平日一樣。"
冬至期間,對于不能現場祭掃的市民,陵園還通過代客祭掃、云上紀念等創新祭祀服務,幫助市民傳遞緬懷之情。截至12月21日,已有11576位市民預約現場祭掃。冬至當天,陵園工作人員為近百戶家屬提供了代客祭掃服務。
"代客祭掃"收獲家屬點贊
在合肥市殯儀館主通道旁的行道樹上,系著一串串彩色的風車和透明的風鈴。在微風的吹拂下,風車不停地轉動著,風鈴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除了來來往往的市民,記者發現,許多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各處忙碌著,掃碼測溫、核驗安康碼、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引導家屬辦理祭祀手續······
館內還設立了多個便民服務點,免費提供應急藥品、姜湯、糕點、祈福心愿卡、風車、風鈴、糖葫蘆和鮮花等物品,還提供"鮮花換紙線"、"祈福心愿卡"、"放生小魚"等服務。
冬至是祭掃和骨灰落葬的高峰期。為方便家屬,市殯儀館自12月17日以來,將服務時間提前至早晨6點半,全體工作人員在天亮之前就早早地來到服務崗位上。"我膝蓋不好,家里人都在外地,這次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工作人員將"代親祭掃"的視頻和圖片通過QQ發送給家屬賴女士,對方隔著屏幕,連連表達感謝。
今年冬至,對于因疫情或工作等原因不能到現場祭掃的親屬,市殯葬處組織工作人員開展了免費"代客祭掃"活動。通過擦拭骨灰存放格位、敬獻鮮花、鞠躬追思等形式,幫助家屬傳遞緬懷之情。
多措并舉保障平安冬至
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冬至期間群眾祭掃安全服務管理工作,冬至前夕,合肥市民政局提前部署,并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各單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組織進行演練,進一步在控流量、防聚集、強防護、保安全等方面做細做實,確保冬至文明祭祀平安有序。
根據合肥市民政局部署要求,各單位陸續成立了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安全保障領導小組,并建立健全民政、公安、交通、衛健、應急管理、市場監管、林業、疫情防控等部門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完善各項服務保障措施。
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方面,及時對外發布祭祀相關信息與預約電話,實行總數限制、分批放行、錯峰祭祀。加派人員做好墓區、館區管理,嚴格落實祭祀人員佩戴口罩、體溫檢測、安康碼核驗工作。同時,合理設置等候區、嚴格落實"一米線"、員工健康監測等防控措施,做好現場秩序維護與人員引導工作,避免出現人員聚集、道路擁堵現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