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15日,在向陽街道楊村村后殷組,宣城市向陽街道辦事處為殷在金、殷懷錦、方德貴三位烈士舉行了移葬儀式。
散葬烈士遷墓,讓革命烈士有個更好的“家”
12月15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向陽街道辦事處退役軍人服務站王站長,其告訴記者,宣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為加快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在積極動員散葬烈士遷墓至烈士陵園統一管理。“我們街道積極響應,通過資料查詢和周邊村民走訪聯系到了這三位烈士的后代,經過家屬的同意,才開始組織這個活動。”
六位退役軍人手捧烈士骨灰盒
王站長告訴記者,前期街道也做了系列準備活動,充分征求烈士后代們的意愿,尊重地方鄉土風俗。“我們專門安排工作人員將這三位烈士墳墓前周邊的雜草清除,并安排了六位退役軍人身穿軍裝搬遷我們三位烈士的骨灰盒。”
王站長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也是為了讓烈士們有個更好的“家”,將烈士墓遷移到烈士陵園,讓更多的市民群眾知道他們,前來吊唁和瞻仰。“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王站長說,“他們的家屬們也非常滿意我們的這個遷葬儀式。目前成效很好,之后我們還會在冬至前后進行第二批烈士的遷葬儀式。”
一份史料,呈現烈士英勇犧牲的故事
在宣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的檔案中,記者看到烈士殷在金,系原新華鄉古塌村人(現向陽街道辦事處楊村村后殷組),于一九四三年前后參加由向陽同志領導的抗日游擊隊,主要擔任宣城至孫埠的情報傳遞工作,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十六日被捕。
當時,殷在金行至向陽貢村附近時遭遇敵人的搜查,他及時處理好情報后跳入附近農田中插秧來打掩護。在敵人詢問他姓名時,被一旁插秧的人告密,暴露了他的真實姓名,隨后逮捕。同年二月十八日清晨,殷在金被押赴刑場(現向陽馬渡口)執行槍決。同年犧牲的還有殷懷錦、方德貴。
材料顯示,當時殷在金犧牲時場面十分慘烈,敵人在執行槍決時,一槍未擊中其要害,最后敵人清理現場時,發現還未被打死的殷在金,又補了一槍,并用刺刀在其身上捅了多刀致其死亡。直到現在,上了年紀的馬渡口人都知道他們的事跡。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殷懷錦的后代殷先生當天也參加了烈士墓遷葬儀式,他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殷先生告訴記者,“當時應征入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太爺爺,我聽著太爺爺的故事長大,他的故事也讓我從小就在心中埋下一顆種子,長大后立志成為一名軍人,報效我們的祖國,繼承太爺爺的革命精神。”殷先生說,他們對這次的遷墓表示很支持,也很滿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見習記者 鄭玲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