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6日,一段發生在江蘇南通的身穿城管市容制服人員“圍搶”一個老農甘蔗視頻(點擊見詳細報道),在社交平臺刷屏,引起極大關注。
當地通報的情況中,有一點很刺目,即事發地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三星鎮稱,經核實:身著保安制服的為該鎮購買服務的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員,按合同承擔市容管理相關工作。那么,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管理過程是否適當;二是執法者是否有執法資格。
相關視頻截圖 。下同
目前,很多地方為了加強城市管理效率和擴大管控的覆蓋面,把城市秩序管理外包給了第三方市容綜管企業。按說,外包企業人員只能在正式城管執法者帶領下做些勸導、宣傳等輔助工作。但在上述事件中,他們干了正式城管的活,雇請人員穿著制服,制止擺攤、拿走物品、扣押車輛器物等。其實,查封、暫扣、沒收等行政行為屬于街頭現場執法,應該是有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才能做的。顯然,營利性商業公司及雇請人員替代執法人員,變相行使行政執法權,是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
城市管理應依法依規,城管人員在執法時必須具有執法權,且應該具有專業素質和水平。近年來,已經出現的類似惡劣事件,闖禍者要么是外包綜管人員,要么是協管員(臨時工),成了損害所在城市形象的“害城之馬”,應該引起重視。政府每年花費巨額資金雇請第三方企業管城市,目的是讓城市更美好,而不是花了大錢亂了套,更需警惕城管執法權被“外包”。
城鎮秩序需要有效管理,不然在街上擺攤占道的多起來,就亂套了,對城管人員的正當執法應該支持和理解。同時,極少數果農菜農銷售自家種植的農產品時,因為數量少或其他原因沒去農貿市場,而在街頭兜售,兜售地點不在交通主次干道或主要路口的,不影響交通與秩序的,其實可以妥善處理,就算制止,也可以耐心勸導。即使在城市,對屢次拒絕管理的按照法規處置,但處理過程也可以人性化些。類似摔斷器具、毆打人員、全部沒收物品等做法未必能解決問題,甚至涉嫌違法違規。
另外,城管部門可以在不影響交通與秩序的街道等區域(離農貿市場比較遠,但不能是離居民區或主次干道太遠的冷僻點),多劃一些臨時交易點,給季節性果蔬臨時交易,或給確實生活困難人員提供個謀生處。總之,疏堵結合,管理與服務結合,比一味的強制(粗暴)管控效果更好。我們的城市,既要有秩序,也要有溫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