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以來,安徽空氣質量形勢喜憂參半。數據顯示,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幅較大,但PM10降幅小于PM2.5降幅。皖北六市PM2.5和PM10平均濃度均同比下降,改善較為明顯,其他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放緩。為保證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我省將在今年內力爭實現16個市PM10全面由升轉降,并逐月公開全省141個降塵監測點數據及排名。
除皖北外 ,其他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放緩
從2021年初至11月5日,扣除沙塵天氣影響后,安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全省PM10平均濃度為56.4微克/立方米,同比僅下降0.9%;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為85.4%,同比持平。從數據看,PM10降幅遠小于PM2.5降幅。
具體城市來看,皖北6市改善較為明顯,PM2.5和PM10均同比下降。其中,亳州和淮北兩市成績突出,三項指標改善程度均位居全省前兩位,PM2.5降幅分別為19.7%和27.3%,PM10降幅分別為16.1%和9.4%,優良天數比率升幅分別為12.1和8.8個百分點。
皖北以外的10個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明顯放緩。PM10方面普遍呈反彈趨勢,升幅前五位分別是:滁州上升10.1%,馬鞍山上升8.9%、蕪湖上升8.6%、合肥上升7.5%,安慶上升7.1%。10月份以來,全省PM10平均濃度已經由升轉降,下降了8.7%,但是合肥、滁州、蕪湖三市仍然持續上升。全省各地環境空氣持續改善的壓力仍然巨大。
持續改善 ,年內力爭實現16個市PM10全面由升轉降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士介紹說。PM10的主要來源是揚塵,目前PM10降幅放緩的原因包括一些大型工程的揚塵管控不到位,建筑施工揚塵管控有缺位,道路揚塵管控不精細等。我省老舊車船淘汰進度也落后于滬蘇浙,“冒黑煙”現象多有發生,除公交外,各市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的比例還比較低。
我省空氣質量改善仍處于攻堅克難階段,現階段的PM10管控已經成為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短板。根據要求,我省皖中、皖南城市要盡快遏制PM10上升趨勢,年內實現16個市PM10全面由升轉降。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將逐月公開全省141個降塵監測點數據及排名,通報PM10及降塵量高的點位和市、縣,層層壓實部門、屬地、施工單位責任,并暢通舉報渠道。
秋冬季節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安徽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深入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以鋼鐵、水泥、玻璃、有色、化工企業為重點開展精準執法。同時,將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實施打擊黑加油站(車)的專項行動,強化移動源上路執法檢查,杜絕冒黑煙現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