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9月23日,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安徽館內,溫潤如玉的壽州窯、遠銷國內外的中草藥布鞋、飽含徽文化獨特魅力的徽州竹雕……再現了匠人精神,也喚起了更多人對于安徽非遺文化的關注。
傳承歷史精華,壽州窯展現安徽瓷器風采
取淮河沉層水土,采紫金山川礦巖。在淮南展館,一排排壽州窯陶瓷器遠看熠熠生輝,近觸溫潤如玉。
"這個八公山紫金陶壺是取淮南市八公山上的礦物原料,原料中含鐵元素,也被稱為綠色陶瓷。今年我們以建黨100周年為主題制成了這個‘四方歸心’壺,紀念中國共產黨多年來團結各個民族,帶領老百姓走向幸福生活。"淮南市漢風陶瓷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懷君告訴記者,壽州窯也稱淮南窯,壽州窯陶瓷創燒南北朝,盛于隋唐時期,以首創燒制黃釉瓷而著稱于世。唐代茶圣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色紫",將壽州窯列為全國六大名窯之一,并指壽州瓷黃茶色紫。
近年來,隨著淮南對非遺文化的重視,當地匠人也致力于讓壽州窯的光輝重現于世。"為了提高陶瓷制作水平,我們堅持使用本土的材料、本土的文化、本土藝術家的工藝,創作出屬于安徽陶瓷自己的特色。"許懷君告訴記者,他們的研究團隊利用新技術,從千米以下的煤礦深層取土,將器皿造型和文化元素融合,推出更多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鞋底里加中藥,這雙布鞋真"有料"
將"千層底"固定住,用針錐在"千層底"上扎出細孔,再用麻線飛快穿引……在深圳文博會安徽內,省級非遺項目——宿州泗縣藥物布鞋傳承人正在展示中國傳統布鞋制作技藝中最重要的環節——納鞋底。
泗縣藥物布鞋,顧名思義,是在鞋底的夾層里加進了中草藥制成的布面膠底鞋,該布鞋加入了艾葉、黃柏、薄荷、丁香等二十余種中藥材,經過一定比例科學配方加工而成,有顯著的清熱、燥濕、殺菌、止癢、芳香和祛臭功能。2010年7月,泗縣藥物布鞋制作技藝被批準為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的布鞋制作工藝包含配伍藥方、研磨或熬制藥物、包底、納底、上鞋、裝楦、復底、壓膜等60多道工序。光是鞋底就要納上千針,還要保證針腳均勻細密,否則影響鞋的舒適度。"從事泗州中草藥布鞋傳承人李丹鳳說道。
2009年,泗縣回鄉創業青年孫寶剛、李丹鳳夫婦投資興建了"安徽天和鞋服有限公司",從事"泗州"牌藥物布鞋的生產銷售。經過不斷研發,目前,泗縣藥物布鞋年產量最多時達120萬雙,常年銷往北京、江蘇、浙江等20余個省、市及法國、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家。
"我們還把藥物布鞋制作和扶貧工作相結合,讓農村留守婦女和老人在家參與制鞋,既不耽誤平時勞作,每天還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李丹鳳介紹,泗州牌布鞋公司通過吸收農村貧困群眾參與制鞋,有效解決了脫貧戶就業問題,帶動了2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16歲投筆捉刀,小竹子雕刻"徽文化"
在此次文博會安徽館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洪建華正在展示徽州竹雕,一根根竹子在洪建華的手中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個高約30公分,直徑14公分的竹雕,據洪建華介紹,這個作品是竹根雕山子擺件《星火燎原》是為慶祝建黨百年精心制作的,一共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作品的創作靈感是選取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故事,表達對革命先烈的追憶和崇敬之心;又創作巍峨險峻的群山、傲然屹立的松樹和楓樹來表達祖國江山如此多嬌。
"徽州竹雕是利用黃山毛竹根,采用立體圓雕、高浮雕等多種技法手工雕刻而成,展示了傳統徽派雕刻的精湛技藝和徽文化的獨特魅力。"洪建華自小就被徽州古建的雕刻深深吸引,16歲投筆捉刀,拜師學藝。如今,由他籌辦的徽派雕刻博物館和徽州竹雕傳習所已經建成開放,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徽州竹雕喜歡徽州文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