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合肥首個規模較大的具備恒溫恒濕條件的現代化美術館來了!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該局負責建設的合肥美術館于2021年9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900天,預計2024年初完工,屆時這里將成為合肥市民共享的美學沙龍,人們有望在這里獲得獨特的藝術場所體驗。
【布局規模】
總建筑面積達3.6萬平米
合肥美術館是合肥市政務區建設的重點工程。項目位于政務區懷寧路與萬佛湖路交口,安徽省文博園地塊東南片區,與安徽省博物館、安徽地質博物館一同形成中軸對稱布局。
項目建設規模為地下2層地上4層,占地面積14221.7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6萬平米。其中,地上1.6萬平方米,地下2萬平方米。
【設計亮點】
市花為原型擁有多個大空間展廳
項目設計以合肥市花桂花為創作原型,通過圖案變化的組合,在大尺度上形成漸變的虛實變化的生動效果。建筑外墻主體采用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板。其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外表美觀的特點。
設計以四個巨大的卷曲“筒形”作為內部空間的構成要素。通過錯層分隔,使合肥美術館擁有多個大空間展廳。展廳數量共10個。其中大展廳3個,小展廳6個,臨時展廳1個。最大展廳面積達到1253平方米。
【建設意義】
破解合肥美術事業發展“瓶頸”
近十年來,合肥始終沒有一個具備一定規模和恒溫恒濕條件的現代化美術館。
隨著合肥市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因缺乏一座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市級美術館,許多展覽賽事只能在條件簡陋的代場館或以幾館聯辦方式舉行。無論是展覽面積,還是庫房面積都已遠遠不能適應合肥市美術發展的需要,成為嚴重制約合肥市美術事業發展的瓶頸。
新建的合肥美術館是一座集展覽、陳列、培訓、典藏(恒溫恒濕)、公共教育、公共服務、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美術館。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合肥的城市功能和品位,對豐富合肥文化結構和內涵,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工程難點】
施工期要保障博物院正常運營
施工場地在政務區文博園內,場地空間有限,主體結構及裝飾裝修階段材料進場頻繁,施工期間博物院與地質館正常運營,要充分考慮施工對游客的安全、噪音和揚塵等影響。
另外地上展廳、開幕大廳等挑高區域層高12米,北側門廳入口處層高23.1米,各大展廳頂板結構梁跨度最大超過22米,均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
施工采用盤扣架作為高支模模板支撐架,澆筑過程中做好關鍵節點的監測,確保安全可靠。項目運用了大量鋼結構,單跨最大位置處位于北入口門廳,鋼結構最大單跨跨度約41米。中庭公共空間設計有大型鋼結構異形旋轉樓梯,對施工精度和減震要求非常高。
劉燕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