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新增就業不低于300萬人、適時調整省級基礎養老金標準……8月26日,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安徽省“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從就業、城鎮居民增收、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一攬子政策。
關鍵詞:就業
新增就業不低于300萬人
就業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期間,安徽城鎮新增就業342.9萬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穩步推進,累計促進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從3.14%降到2.83%。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繼續聚焦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不低于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關鍵詞:城鎮居民增收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首次被寫入黨的全會文件,如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
規劃提出,安徽將健全促進城鎮居民增收政策體系,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推進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結構不斷優化,增長高于全省經濟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關鍵詞:養老金
適時調整省級基礎養老金標準
在社會保障待遇方面,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適時調整省級基礎養老金標準。建立失業人員待遇水平動態增長機制,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傷待遇調整機制,優化規范工傷保險待遇項目設置。
同時,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建立全民參保登記動態清零機制。制定非本地戶籍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養老保險政策。重點推動中小企業、私營企業、農民工等參加失業保險,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建立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機制。完善建筑業按項目參保長效工作機制,制定加快推進小微民營企業等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到2025年,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900萬人、620萬人、800萬人。
關鍵詞:人才
探索在高校設立“工程師學院”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安徽將進一步完善專技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健全高質量人才培養鏈和供應鏈,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540萬人。
其中,將提高省級重點科研資助項目中青年人才比例,打造一批在國內拔尖、國際知名的優秀青年科學家。探索在高校設立“工程師學院”,面向企業培養一批學歷、職稱“雙證”型工程師人才。實施萬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總數達到800個左右,博士后研究人員達10000人。實施“鴻雁聚皖”留學回國人員創業扶持計劃,到2025年,爭取國家支持新建1個以上省部共建的國家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力爭實現省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在省轄市全覆蓋。
朱夢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