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廬江縣金牛鎮(zhèn)玉壩村的魏李文、魏李武有些忙碌。高考一結(jié)束,這對雙胞胎兄弟倆就在村里的推薦下申請去金牛鎮(zhèn)政府做志愿者,挨家挨戶走訪排查居民的打疫苗的情況。“辛苦是挺辛苦的,但能幫到大家就覺得很值得?!边@對一直在社會關(guān)懷下成長起來的準大學生,也邁出了回報社會關(guān)愛的第一步。
家庭條件不好 父親奮力支撐
得知兩個兒子成績時,魏曉東在外面揮汗如雨的干活。在今年的高考中,雙胞胎兄弟魏李文、魏李武,在今年的高考中分別取得理科488分和497分的好成績,均達理科一本線。哥哥魏李文考上了廣西科技大學機械與交通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yè),弟弟魏李武也收到了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
孩子查完成績后給他打電話,這個黝黑的漢子覺得很高興,“望子成龍嘛!”、“我自己沒有水平,然后主要是孩子自己努力”。
其實這些年魏曉東很辛苦,一家人的生活都依靠他在外打零工和政府的低保補貼。魏李文告訴記者。媽媽重度殘疾沒有勞動能力,還需要別人的照顧。家里爺爺奶奶年齡都比較大了,爺爺快到80歲了,奶奶也70多歲了。爺爺有高血壓的慢性疾病,奶奶因為風濕關(guān)節(jié)問題現(xiàn)在腿腳也不利索了,一個六口之家只能靠父親一個人來支撐。
兩兄弟成績出來后,雖然一家人開始為雙倍的學費發(fā)愁,但看到孩子有出息,心里還是甜的。爺爺告訴記者,兄弟倆的名字是他起的,爸爸姓魏,媽媽姓李,就希望他們兩個以后文武雙全,如今孩子們都考上了大學,算是圓了18年前起名字時的那份期待。
魏曉東告訴記者,自己是在廢品站做打捆的工作,五毛錢一次,一般早上六點多就上班,晚上也得到六點多才能下班,工作比較勞累。他一直在外奔波輾轉(zhuǎn),早年在合肥,后來又因為銅陵那邊的工資給的相對高一點,就又選擇了南下。和記者簡單聊起兒子們,他心情很好,可是活很忙,他又不得不匆忙掛掉電話。
感念各方關(guān)懷 兄弟倆茁壯成長
父親在外打工,顧不到家,兩兄弟的學習都是靠自己。高中階段,兄弟倆也在一個班里。在高中班主任張登倉眼里,兄弟倆在學習上都比較刻苦,這次還都算比較正常發(fā)揮。“兩個孩子的性格都比較沉穩(wěn)、比較像,兩個都是很懂事的小孩?!睆埨蠋熣f,兩兄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不是很好,學校知道他們兩個的家庭情況后,也提供了一些助學金幫助兄弟兩個完成學業(yè)。
魏李文告訴記者,在學校的幫助和爺爺奶奶的陪伴下,自己和弟弟高中的學習生活,沒有覺得壓力很大。平時,兄弟倆在學習上也會相互鼓勵,經(jīng)常一起討論問題,高三的時候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走讀,爺爺奶奶陪著他們。
“有時候他不會的題目他問我,我不會的題目我問他”。弟弟魏李武說,雖然自己高考的成績比哥哥高,但是高中的成績其實是差不多的,“有時他考的好一點,有時候我考的好一點,一般來說的話在班級里能排到前5名左右?!?/p>
高考成績出來,兄弟倆也很默契。弟弟魏李武想離家近一些,大學留在省內(nèi)上,能照顧家里,所以一本的志愿所有學校都填的是省內(nèi)高校。哥哥則選擇遠一些的學校,讀了自己心儀的專業(yè)。
申請做志愿者 想要幫助別人
高考完,兄弟倆沒有考慮外出打工,他們主動提出做志愿者,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人。因為疫情原因,兩兄弟在村里的推薦下到了金牛鎮(zhèn)政府做志愿者,工作這塊主要是配合其他工作人員,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排查居民的打疫苗的情況。
“我們還要給居民打電話排查有無從疫情高風險地區(qū)回來的人員?!苯Y(jié)束鎮(zhèn)里的工作后,兄弟倆又回到了村里,幫村干部們分擔一些整理材料的工作,大家都很喜歡這對年輕的小伙子,他們從不叫苦叫累。
魏李文告訴記者,“雖然志愿活動很辛苦,但是也很值得,能夠幫到大家”。志愿活動的時間不是很固定,“基本有志愿活動的話,就有工作人員喊我們過去,我們都很樂意去幫忙,不會覺得太辛苦。”
今年9月,魏李文、魏李武兩兄弟就將開啟全新的大學生活,對于大學生活,兩人都充滿憧憬,這也是兄弟倆第一次離開對方,開始各自的生活。魏曉東告訴記者,因為老大去往廣西,他還想多攢點錢送送孩子。“擔心肯定是擔心,他平時沒怎么出過門,到時候應(yīng)該會送他去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張真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