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29日,本網報道合肥東部新城有軌電車項目處于報批階段,未來或與3條地鐵線換乘,引起很多讀者的關注(詳細報道請點擊)。也有網友提出,現在合肥大規(guī)模建設軌道交通,真的還有必要同時建有軌電車嗎?……針對讀者的疑問,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近日再次進行了采訪。
市民質疑有軌電車有無建設必要
對于“有軌電車”,合肥市民并不陌生,從最早提出的老淮南線有軌電車,再到華南城有軌電車、十八公里鐵路專用線改造有軌電車等,近些年來,有軌電車的新聞不時進入公眾的視野,合肥市相關部門還曾對相關項目啟動過建設工程批前公示、環(huán)評公示等,甚至一度連開、竣工時間都有計劃表,然而時至今日,并未有一條有軌電車項目真正落地。正如相關人士所說,此次東部新城有軌電車可以說是目前看來,最有希望付諸實施的省內第一條有軌電車項目。
對于該項目,有市民表示期盼,也有市民提出質疑:“國內已有城市開始要拆除有軌電車了,為什么合肥還要建,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家住懷寧路大溪地小區(qū)的陳先生告訴記者,2017年,家門口的十八公里鐵路專用線改造有軌電車項目進行公示,當時和家人都很期盼,但是后來也沒有了聲音。陳先生說,現如今3號線開通,離自己家也不是很遠,對有軌電車的期待也沒那么迫切了。而且看到國內一些城市研究拆除有軌電車的新聞,更加覺得在合肥有沒有必要建是個問號,“先建的城市在討論拆除,我們之前計劃要建的又一直沒動,是不是有軌電車這種形式已經‘過時’了?畢竟建一條十幾公里,花那么多錢,既占用原本的道路資源,也發(fā)揮不了多大作用,到時再拆除豈不是巨大的浪費嗎?”陳先生向記者提出自己的疑惑。
據相關報道,珠海有軌電車一號線建成至今僅3年時間,不僅運營嚴重虧損,同時也因“車次少,車速慢。紅綠燈等待時間長,換乘麻煩”等備受詬病,2021年1月22日,該線路正式停運,一度傳出拆除的傳聞。此外,北京有軌電車西郊線和亦莊線也因客流少、加劇道路交通擁堵等被詬病,成都市郫都區(qū)有軌電車還多次出現汽車碰撞有軌電車的交通事故等。
業(yè)內人士稱需綜合研究
市民的部分擔憂或許不無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肥東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人士也曾直言,東部新城有軌電車項目是目前為止省內有望開建的第一條有軌電車項目,相關部門對于項目的批復也是非常嚴謹和謹慎的,“帶有實驗的性質”。
但是是否如市民所言,有軌電車項目已經是過時之舉?對此,業(yè)內人士有不同看法。
曾參與過合肥有軌電車項目前期工作的某設計院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省會大城市來說,建有軌電車確實需要慎重,但并不是說這種形式“過時”了。其表示,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制式、時速、運輸能力各不相同,只有在合適的環(huán)境和情況下才能發(fā)揮各自最大的優(yōu)勢。
對于有網友提出東部新城有軌電車采用貼地形式不如采用高架形式,對此,相關部門表示,建造成本也是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據悉,在軌道交通建設中,有軌電車的建造成本遠低于地鐵,大約只有地鐵的1/5到1/10,就有軌電車來說,貼地的形式還是高架的形式,其造價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對于拆遷、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都不同,對于當地政府而言,不同形式的建設投資成本差異巨大,肯定需要進行充分的考量和比對。
相關統計顯示,有軌電車每公里造價約為1~2億元,運輸能力為0.6萬~1.2萬人/小時,地鐵每公里造價約為3億~5億,運輸能力約1.2萬~3萬人/小時。
從專業(yè)角度來說,是否有必要建有軌電車,更多的是要基于嚴謹的客流預測和交通線網規(guī)劃的論證上。另外,有業(yè)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要讓有軌電車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其公共交通的運輸能力,還有一點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那就是對于路權的優(yōu)先設計,畢竟,未來與地面交通在同一平面行駛的有軌電車對于道路交通控制系統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如何快速、安全地發(fā)揮其作為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的最大功能,避免成為雞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