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城市內澇嚴不嚴重,城市交通擁不擁堵,中小學學位配置是否均衡,醫療、養老設施是否充足……7月15日,記者從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培訓會獲悉,從今年開始,安徽圍繞上述與城市規劃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指標,將迎來每年的定期“體檢”。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以下簡稱《規程》),《規程》提出,將按照“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方式,對城市發展階段特征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效果定期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次舉行的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培訓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規劃監督處副處長張鑫對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作出解讀。
據悉,年度體檢將結合城市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每年開展,五年評估則原則上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周期保持一致。每年的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將于第一季度啟動,爭取于當年第二季度完成。最終所形成的全國重點城市體檢評估報告也將適時向社會公開發布,保障市民對城市規劃實施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記者注意到,在《規程》中規定的城市體檢指標體系中,許多項目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間、社區小學步行10分鐘覆蓋率、社區中學步行10分鐘覆蓋率、市區級醫院2公里覆蓋率、社區養老設施步行5分鐘覆蓋率、公共租賃住房數等等。其中,建設用地總面積、城市常住人口密度等33項基礎指標是城市體檢評估必須選用的基本指標,此外,有89項推薦指標,各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和重點任務選擇使用。
據悉,每年城市體檢評估的大部分檢查指標可以從自然資源部門的空間數據中直接提取或生成結果,無須再次專門調查。合肥市規范化研究院的王嵐在會議上具體介紹了合肥城區劃定的基礎數據準備、城區實體地域、城區范圍劃定等方面。“通過城市體檢,我們對合肥市各類基礎數據進行了系統化摸底,豐富了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地圖’的深度與內容,特別是補充了大量的落點不落地設施信息。”王嵐表示,城市體檢工作為合肥規劃數據的信息化與城市化做出了一定貢獻,為未來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打好了基礎。
袁晶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