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入伏后,合肥迎來高溫酷暑天氣。從本周開始,氣溫將持續走高。在這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當大家在空調房里躲避酷暑時,卻始終有這樣一群人堅守在崗位上,頭頂驕陽、揮汗如雨,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城市的建設、環境的美好、經濟的發展忙碌奉獻著。他們是工地建設者、城管隊員、環衛保潔員和鋼材加工工人……
7月14日,記者來到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走訪烈日下一線勞動者,用鏡頭記錄他們一個個被汗水浸透的脊背和面孔。
“只想讓孩子們早日在新學校上學”
7月14日,在合肥六中項目建設工地,工人正在烈日下捆扎鋼筋。
7月14日,在合肥六中項目建設工地,工人正在烈日飲水。
上午7:30,氣溫33度。記者來到合肥六中新校區項目建設工地,只見700多名工人正忙著捆扎鋼筋、焊接腳手架,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據項目負責人韋國忠介紹,從早晨6點工人們就開始忙碌作業了。目前現場施工人員已工作了一個半小時。由于施工場地暴露在烈日下,施工人員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韋國忠介紹,為確保高溫天氣下安全施工,項目部采取上午6時至11時,下午2時至6時的“兩頭”作息方式,錯時避開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
同時,項目部還免費為工人們準備了西瓜、綠豆湯、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溫物品。“我們苦點累點算什么,咱就是干這個的,但是孩子明年上學不能耽擱,我孩子明年高考,我盼著她也能好好努力一把,能在爸爸親手參與建設的六中讀書,該多好啊!”建筑工人陳勇祥滿懷期望地說。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六中新校區建設進展順利,目前項目17棟單體建筑中,除兩個場館外,其他15棟全部實現了結構封頂,并進入裝飾裝修階段,預計明年秋季開學可交付使用。
汗水沾滿粉塵 臉上都是“泥水”
7月14日,在合肥軌道8號線清河路站點,工人正在烈日下進行樁頭破除。
上午8:15,在合肥地鐵8號線清河路站,坑內溫度高達38度。工人正在進行地鐵圍護樁樁頭破除。伴隨著設備的啟動穿鑿,水泥粉末飛揚,沾到工人臉上,顆顆豆大的汗珠混合著泥土流下。
由于該項作業在基坑內進行,高溫聚集不易吹散,坑內溫度比外面平均高4-5度。幾分鐘不到,工人們的衣服均已濕透。據了解,清河路站為合肥8號線一期工程的第4個站點,位于清河路與太和路交叉口,與5號線呈“L型”節點換乘,目前車站主體及換乘節點已施工完成并覆土。
每天工作超12小時 衣服每天要換三次
7月14日,在合肥恒盛皇家花園一處門面房,廬陽經開區城管正在幫助店家清理店外店。
上午8:30,氣溫36度。記者在合肥麗水路一家生活超市外發現,三名城管隊員正在幫助一樓商業經營戶清理店外店物品。強烈的陽光照在這些“城管藍”身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汗水讓他們身上的制服與身體緊緊粘在了一起。
交談中,廬陽經開區城市管理部副部長劉子豪告訴記者,夏季歷來是城管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季節,瓜果大量上市,園區內流動攤點、占道經營、夜市排檔等遍地開花。為了確保城市干凈衛生,城管隊員的每天在外工作時間都超過12個小時,現有的2套隊服都跟不上換,很多隊員的睡眠時間一天也只有5-6個小時……還沒說幾句話,劉隊長又帶著他的隊員驅車趕往某一處違法建設拆除現場。
驕陽似火,隊員們的皮膚曬得黝黑發光,有的曬脫一層皮;制服干了又濕,濕了又干,一層層的鹽漬浮在衣服上;嗓子因為長久地喊話已經嘶啞……但大家依舊奮斗在執法一線,辛苦付出,毫不退縮。
希望美麗的城市人人都來守護
7月1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連水路與麗水路交口,環衛工人正在烈日下清掃馬路衛生。
7月1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連水路與麗水路交口,環衛工人正在烈日下清掃小廣告。
上午9:00,氣溫36度。記者來到合肥麗水路與連水路交口。只見一名環衛工人的后背早已濕透,而他仍在一直在彎腰不停地忙碌著。在他的身邊是一輛裝滿垃圾和落葉的清掃車。
交談中,記者得知,這名環衛工人名叫楊慶維,今年62歲,他的工作是負責麗水路、連水路與耀遠路間路段凈3000平米面積的保潔。除了常規的清掃工具,環衛工人的標配還有大水壺和斗笠帽,這是他們挑戰高溫的必備裝備。
楊慶維告訴記者,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早上6點半至下午6點,“每天至少要喝掉8大瓶水杯的水。擦完汗很快又出汗,衣服就沒干過。我負責的這一段路有些商家還不錯,他們會招呼我們過去休息休息,但是一些環衛保潔負責的是企業廠區片區,這里沒有門面商戶,他們連個躲太陽的地方都找不到。”楊慶維說,讓他苦惱的是,總還會有些不自覺的人喜歡亂扔飲料瓶、香煙盒或煙蒂,這邊剛清掃完畢,那邊又被人扔了垃圾,每天都要往返清掃很多次。他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環衛工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亂扔垃圾、不亂丟煙頭、不向車窗外拋物,共同呵護美好的生活環境。
說著,楊慶維繼續向著前方忙碌起來。
每天喝掉12杯水 流淌的汗水能裝半臉盆
7月1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一家鋼構鋼材加工車間外20米處,氣溫已接近50度。
7月14日,在合肥市六水廠改擴建項目工地,環衛工人正在烈日下飲水。
上午9:30,在合肥六水廠改擴建項目工地,氣溫接近37℃,火辣辣的太陽讓滿是鋼筋和泥沙的施工現場更加燥熱。記者看到,一些戴著手套的工人正在進行腳手架鋼管套絲和堆碼工作。他們露著黝黑的雙臂,將地上的鋼管歸置到一起。
7月14日,在合肥市六水廠改擴建項目工地,環衛工人正在烈日下搭建鋼管。
“干我們這行要吃得苦哦,你們摸下鋼管?都被曬得滾燙,溫度極高,你們這種細皮嫩肉的禁不住折騰。”有著10多年施工經驗的中建一局鋼筋工人王志偉,一邊搬運鋼筋一邊打趣說著。記者看到,他們被勒得發紅的手掌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新舊傷痕。
王志偉告訴記者,每天早上6點到中午10點,他們都需要堅守在崗位上,整理鋼管、下料、綁扎……一天下來,一個人10杯水都不夠喝。
上午10:00,車間溫度高達58度。記者來到位于連水路的一家鋼構鋼材加工車間,剛到門口20米處,一股灼燒的熱浪撲面而來。記者見到數十名工人都身穿厚厚的類似“棉襖”的服裝正在忙碌著焊接鋼材。“熱辣”的天氣并沒有影響工人們忙碌的狀態。
7月1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一家鋼構鋼材加工車間,工人正在高溫下焊接作業,衣被已濕透。
今年40 歲的楊安祥是該企業從事鋼材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的班長,在車間見到他時,他正在操作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接機。 5到20米的箱型鋼梁焊接長度,近5000℃至8000℃度的藍色火焰在他手中飛舞跳躍,如此高溫的工作環境對于楊安祥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7月1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一家鋼構鋼材加工車間,工人正在高溫下焊接作業。
身穿厚厚的防護服,頭戴安全帽和護目鏡,電焊面罩下吸汗的圍巾早已濕透,即使戴著防護手套,飛濺的焊花還是會在皮膚上留下小紅點。一天下來楊安祥身上的工作服都能擰出大半盆的汗水。
趙明 史翠云 朱會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