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2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7個風景名勝區以及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區域為安徽省今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6月2日,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該廳印發《安徽省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分赋觯〉刭|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臺風等因素引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全年應加強防范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
預測今年5~9月有區域性旱澇災害發生
據氣象部門預測,安徽省2021年汛期(5~9月)總降水量接近常年,降水分布不均,有區域性旱澇災害發生,臺風影響明顯,氣象條件總體為偏差年景。淮河以南6月中旬中期入梅,入梅時間接近常年,7月上旬后期出梅,較常年偏早,梅雨期偏短。沿江江南梅雨量接近常年,江淮之間較常年偏少,梅雨強度均偏弱。
此外,根據安徽省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點和近年來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規律,結合今年降雨趨勢預測,排除地震、極端災害天氣等影響因素,預測2021年地質災害總體趨勢接近常年,局部地區較常年可能加重,災害類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
據預測,地質災害威脅區域內的城鎮、村莊、學校、醫院、重要交通干線、江(河)湖岸、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風景名勝區以及山區切坡建房等為地質災害重點威脅對象。而地質災害威脅范圍為皖南山區、大別山區、沿江丘陵區、皖北采煤塌陷區和部分風景名勝區以及地震危險區域;公路、鐵路、水利、學校、礦山、城市地鐵輕軌等重要工程地段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黃山市歙縣、休寧縣、黟縣等32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今年安徽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臺風等因素引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全年應加強防范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為黃山市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屯溪區等32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黃山、九華山、齊云山、天堂寨、天柱山、小孤山、萬佛山等7個風景名勝區以及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區域。
而重點防范地段為在建的地鐵輕軌沿線兩側1千米范圍內;在建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兩側1千米或第一斜坡帶范圍內;淮南煤礦區、淮北煤礦區、銅陵銅礦區、霍邱鐵礦區、廬江鐵(銅)礦區等5個礦山建設工程區。
據悉,受強降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易誘發的5處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別為阜陽市地面沉降地質災害,蕪湖市峨山頭滑坡特大型地質災害,淮南市土壩孜統建樓巖溶塌陷地質災害,銅陵市小街巖溶塌陷地質災害,銅陵市獅子山社區先鋒西村71、91棟-老糧站巖溶塌陷地質災害。
全省各地要提高災害預報預警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方案》指出,全省各地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科學布置普適性監測設備,提高預報預警的及時性與準確性??茖W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周密制定臨災避險方案,明確防災責任人、預警信號、疏散路線和臨時安置場所,設立醒目警示標志并向社會公告,果斷實施臨災避險轉移。
同時,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市縣人民政府應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堅持以搬遷避讓優先,科學制定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等防范措施,全面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隊伍建設,強化駐地專業隊伍技術支撐等,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科技水平。
深入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強化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升級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現隱患點數據、監測預警、指揮調度等一站式管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星級記者 徐琪琪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