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604秒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精確進入預定軌道,21時17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本次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工程第二次發射,將為航天員在軌駐留運送生活、科研物資。
升空的火箭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觀禮發射的人群逐漸散去。移動的人潮中,有個4歲的萌娃還在定定地站著,任爺爺奶奶怎么勸說都沒用,他要在參觀場坪繼續等待,直到爸爸媽媽來接他。
他叫安安,算是天舟貨運飛船的“老熟人”,因為四年前的4月20日他呱呱墜地,那天也是天舟一號發射日。
轉運當天,安安搶過旗子說自己也要成為黨員
爸爸媽媽總放我“鴿子”
安安是個標準的“航二代”,他的爸爸李帆在本次天舟二號任務中擔任勤務保障系統指揮員,他的媽媽劉巾杰則是測發三大系統之一控制系統的重要操作手。
天舟寶寶送天舟二號
夜越來越深,時間已經逼近凌晨兩點,李帆在車流中組織人員疏散,劉巾杰還在測試大廳進行數據比對復盤,安安則念叨著“我又自己來看發射了”,眼皮開始打架。
實際上,按照工作計劃,火箭點火前1小時劉巾杰從塔架撤離,是可以抱著安安一起看發射的,可是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讓她調轉方向,趕往測試大廳——她希望把測試數據再“過一遍”。
天舟二號運抵發射場時,一家三口現場加油
投入工作的夫妻倆似乎總會忘記同安安的約定,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對孩子“失言”。本次任務的長征七號遙三火箭抵達發射場后,天舟二號、天和核心艙任務即進入高度并行狀態,每天晚上的測試和雙想工作常常讓劉巾杰錯過回家的班車,而李帆也因為更加密集的保障工作抽不開身。但是每逢火箭轉運或發射,他們總是把安安接到發射場,希望孩子一起見證中國的大火箭夢想。
送火箭轉場
“你要平安出世、平安長大”
觀看天舟二號發射是安安強烈要求的,他說自己出生的時候是天舟一號發射,這次理所應當來看看“天舟弟弟”。
四年前,安安出生時,李帆還在發射塔上給火箭加注燃料,由于工作環境需要,手機存放在塔架外的柜子里。等到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后,李帆拿出手機,才得知孩子出生的消息。
新生命的到來讓李帆這個能扛能忍的硬漢留下眼淚,既是出于第一次當爸爸的激動,也是心疼妻子終于“熬過”了十月懷胎的痛苦。
劉巾杰發現自己懷孕時,正值長征五號首飛任務前夕。長五是我國第一枚大推力運載火箭,也是文昌發射場建成后的第二次任務,許多相關測試都是開創性的,這給作為系統內技術骨干的劉巾杰壓力不小。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連續的加班加點和本身就很強烈的孕吐反應讓她一度擔心孩子能不能保得住。
劉巾杰進行艙內狀態檢查
孩子的小名“安安”便是李帆在這個時候取的:安安,他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出世、平安長大,希望妻子平安懷胎、平安生產。
同時,劉巾杰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影響任務順利實施,她在同事面前總是盡力掩飾自己的不良反應。當時她負責的數據處理崗位需要同時監測五個屏幕、近百條數據曲線和兩百多個指示燈,每分每秒都要保持百分之百的精力集中。為了減少孕吐反應,她盡可能不在工作間歇時吃東西。
測試前設備狀態檢查
這份堅強讓劉巾杰在某次測試中,迅速發現某部件測試數據異常,及時上報后解決了一起可能引起發動機損壞的質量隱患。從長七首飛到天舟二號,她幾乎經歷了控制系統各個崗位,在每個崗位都很拼命,忍受著膝蓋積液,每天上下16層的臍帶塔也沒有喊一聲疼。
通向臍帶塔的陡峭樓梯,劉巾杰每天要多次上下16層
硬核寶媽,帶娃科研兩不誤
生完孩子的劉巾杰有了大把時間在腦海里復盤幾次任務,每次測試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記錄,她感到僅僅依靠人來判斷很容易出現遺漏和誤判。于是產假還沒休完,課題研究就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利用扎實的數學專業功底,劉巾杰對控制系統各測試階段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繁瑣的分析,她用大數據技術研制出數據快速判讀系統,實現各項數據一鍵生成,異常數據一目了然。
控制系統在發射區的崗位工作空間狹小,要同時觀察5個機柜數十個指示燈狀態,劉巾杰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實現指示燈異常一鍵報警,遠在大廳也能及時發現。此外,她還主動開展火箭利用系統仿真、風場數據建模等項目研究,利用工作之余撰寫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作為團隊負責人在國家級數學建模競賽中榮獲二等獎。
航二代以后也想造火箭
在解決一項項重大難題的過程中,劉巾杰的科研團隊也在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李帆在火箭動力系統,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堅力量。
這對航天夫妻的愛情長跑從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七年同窗沉淀的愛情歷久彌堅。畢業后,李帆申請來文昌參與新發射場建設,彼時文昌的生活條件遠沒有現在舒適,去了北京研究所的劉巾杰曾想勸說李帆離開,但每每聽到他分享自己的航天故事時,話又咽了回去。
航天夫妻為愛執手
李帆曾擔任過裝配系統指揮員,也近距離接觸火箭負責過助推動力系統,在海南烈日下曬掉的一層層皮和視頻通話中肉眼可見的變黑速度中,他見證了我國大火箭夢想從零到一的偉大過程,也體驗過大流量低溫推進劑加注的驚險緊張。
于是劉巾杰主動放棄了北京的高收入和生活條件,申請調到文昌發射場?;貞浧甬敵醯倪x擇,劉巾杰表示并沒后悔過,再來一次還是會這樣選。她開玩笑地說:“李帆就是死腦筋,親戚朋友怎么勸都沒用,但我永遠都和他是同一戰線。”
時光荏苒,李帆轉戰工作體量更大的發射場勤務保障系統,劉巾杰現在的目標則是早日成為控制系統指揮員,完成控制系統女一號到全系統NO.1的轉變。而年紀小小就見證了多次火箭發射的安安,看著在各自系統獨當一面的優秀爸媽,也發出了“以后也要造火箭”的稚嫩宣言。
徐斌如 王懷宇 楊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