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22日,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舉辦的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因突遇極端天氣,造成了21人死亡的悲劇,其中有兩名安徽籍選手——中國超馬領軍人物梁晶和馬拉松越野名將曹朋飛。有媒體報道,本次比賽前六名的選手中,只有1人幸存。為何這些經驗更加豐富、水平更高的選手卻沒能戰勝極端天氣?賽事組織是否存在問題?近年來野蠻生長的馬拉松越野賽需要作出什么改變?帶著這些問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5月25日采訪了兩位有近十年長距離越野賽經驗的資深跑友。
失溫是“無聲殺手”
“一開始聽說梁晶到村民家里了,我們還放心了,后來發現他平時每天都更新的朋友圈沒有更新,大家又都很揪心。”李聞波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5月22日晚,安徽的跑友們都很牽掛梁晶和曹朋飛的安危,得知兩人遇難后,大家都十分悲痛。
根據公開的消息,極端天氣引起的失溫,是導致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事件中21名選手遇難的主要原因。
已經有近十年馬拉松越野跑經驗的李聞波,也曾經在比賽中遇到過失溫。“有兩次。”李聞波告訴記者,第一次因為經驗不夠,沒有帶雨衣,跑了50公里后遭遇大雨,臨時買的雨衣沒辦法使用,他又堅持跑了30公里后,因為太冷,放棄了比賽。第二次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帶了沖鋒衣、雨衣、抓絨衣,那次的比賽遭遇極寒天氣,跑到終點后,由于道路擁堵,接選手下山的車遲遲不來,他的衣服都被凍住了,現場很多穿著單薄的選手冷的十指發麻、渾身發抖,話都說不出來。
“失溫是無聲殺手。”資深跑友張衛華告訴記者,他自己沒有遇到過失溫的情況,但他聽其他跑友說,在突然發生的風雨交加、氣溫驟降的天氣下,穿著短衣短褲的越野跑者衣服濕透,在大風中無法保持體溫,如果不及時躲避風雨、采取保溫的措施,身體會失去知覺,意識漸漸模糊,不知不覺睡著了,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
不少比賽沖鋒衣是強制裝備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事件發生后,有跑友質疑,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的強制裝備要求不夠。記者在石林國際馬拉松微信公眾號的報名頁面中看到,該項比賽的強制裝備包括號碼布、計時芯片、電子軌跡、GPS跟蹤器、頭燈、電池、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機,其中前四項由組委會準備,后幾項由選手自己準備。能夠起到保暖作用的沖鋒衣和保暖內衣都只是建議裝備。
“強制裝備的意思就是比賽時必須要帶的裝備,賽前會檢查,如果沒有帶齊,不允許參加比賽。”李聞波告訴記者,在他參加的大部分百公里越野比賽中,沖鋒衣都是強制裝備,大部分賽事甚至要求沖鋒衣的防水指數要達到10000以上。
張衛華表示,他每次參加比賽都會戴著充足的裝備,除了頭燈、電池、食物、水、救生毯、口哨這些一般的強制裝備外,他還會帶上沖鋒衣、雨衣、抓絨衣,這些衣服都可以讓他在遭遇極端天氣時保暖御寒。
應增加強制裝備檢查次數
李聞波說,越野比賽一般會在領號碼布時檢查一次強制裝備,有些比賽會在起跑前再檢查一次。他認為應該在比賽的過程中增加對強制裝備的檢查。
張衛華坦言,由于裝備重量會影響越野跑的成績,高水平運動員一般采用輕量化裝備,而一些賽事的組織者存在對強制裝備檢查不嚴格的情況。。
“其實我們跑步的時候帶的很多裝備可能最后跑完了也沒用上,但它就是起到一個萬一的作用。”張衛華說,如果所有越野賽事組織者制定充分的強制裝備標準,賽前賽中嚴格檢查,對所有選手一視同仁,也是創造一種公平公正的比賽環境,能夠將意外傷害降到最低。
希望不要“因噎廢食”
已經有近十年越野賽跑經驗的李聞波和張衛華見證了這些年來國內越野賽事的野蠻生長。“最開始的時候,一年只有北京一場比賽,現在一年大大小小的比賽可能有一百多場。”張衛華告訴記者,這些比賽大多由體育公司運營,這其中難免存在一些“野雞公司”,沒什么經驗,為了掙錢,賽事保障上就可能投入不夠,也會壞了口碑。
張衛華認為,對于越野賽跑的愛好者們來說,選擇越野賽跑,而不是城市的馬拉松比賽,最吸引他的是越野賽道的環境,“越野越愿意去”。那么對于賽事的組織者來說,在設置更吸引人的賽道的同時,更要注重保障選手安全。
“我覺得這件事發生之后,越野賽可能會迎來洗牌,一些水平不夠的公司和賽事可能會被淘汰。”張衛華說,甘肅白銀的事件對于越野跑圈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他希望這個教訓能夠讓今后的比賽更加規范,他也擔心會因此“因噎廢食”,讓越野跑的愛好者以后“無賽可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