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探尋包公足跡,聆聽包公故事,傳承包公文化,弘揚廉政清明。4月26日,“我從包公家鄉來”2021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出發儀式在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一樓大廳舉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陳續,新安傳媒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傳光,中共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新安晚報社總編輯刁廣冰,肥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高彬等領導,以及中央、省市主流媒體代表參加了出發儀式。合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洪書霞主持出發儀式活動。
合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洪書霞
本次活動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辦,新安晚報社、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新安晚報社副總編輯甘社會,合肥市委宣傳部副調研員尹道忠,肥東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許澤夫等領導,文史專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文史委主任戴健, 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長、安徽大學兼職教授潘小平,大皖徽派主編、作家馬麗春等專家學者也參加了儀式。
合肥市肥東縣是包公的家鄉,包公也曾在河南開封、商丘,廣東肇慶、河北滄州、河間等多地為官,留下了為官清廉、秉公執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包公文化”。 從2019年開始,由多家媒體組成的“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采訪團,先后到廣東肇慶、河南開封、商丘、浙江寧波等地,沿著當年包公為官足跡及包公后人精神傳承所在地,宣傳包公事跡,弘揚廉政清明?;顒釉诤韧庖鹆藦娏曳错憽H兩年時間,就形成了強大正向輿論氛圍。據不完全統計,活動宣傳覆蓋人群超過4億人次,引起受眾廣泛關注,也贏得各界認可,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傳播效應。活動還獲得了中國經營大會的融媒體經典案例獎。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我從包公家鄉來”2021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開啟新征程,邀請省內外媒體同行、文化界人士共同前往河北滄州、河間、雄安等地,進一步展示美好安徽的深厚文化內涵,宣傳合肥市、肥東縣近年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建設的巨大成就。
包公是肥東、是合肥的一張名片,而包公文化中的廉正清明,在新時代里煥發新生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新安晚報社總編輯刁廣冰在代表承辦方致辭時表示,講好包公故事,弘揚包公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是安徽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新安晚報作為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省級主流都市報,弘揚傳統文化,起講好安徽故事,更是責無旁貸。此次活動再出發,必將能夠提升安徽和合肥的美譽度。
肥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高彬在致辭中說道,千百年來,包公斷案如神、清正廉潔的形象深入人心,包公思想是豐富的,穿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從包公家鄉來”不僅是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更是一次文化傳承之旅,肥東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沿著包公足跡,進一步挖掘包公文化的現實意義,傳播包公故里的品牌形象,共同提升包公文化的影響力。
接著,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為采訪團領隊代表授旗。儀式最后,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陳續宣布“我從包公家鄉來”2021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正式出發。
據了解,出發儀式后,采訪團將北上走進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和雄安新區。這里流傳著很多與包公有關的故事,采訪團將探尋當地的滄州文廟、包公祠、河間府署等包公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搜集包公故事。此外,活動還將以座談會、推介會等方式,將“包公家鄉”肥東、合肥的發展成就宣傳出去。
新安晚報社總編輯 刁廣冰:
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貢獻力量
從2019年開始,由省市縣等四級媒體組成的“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采訪團,先后到廣東肇慶、河南開封、商丘、浙江寧波等地,沿著當年包公為官足跡及包公后人精神傳承所在地,宣傳包公事跡,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活動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贏得各界認可,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傳播效應。
“我從包公家鄉來”2021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再出發,既能起到文化搭橋作用,又在宣傳安徽、合肥、肥東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就同時,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當前,我省正在奮力開啟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我從包公家鄉來”就是為了展示美好安徽的深厚文化內涵,就是一種文化開放和共享的姿態,期待活動能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力量。
肥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許高彬:
進一步傳播包公故里品牌
肥東縣是合肥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橋頭堡、也是包公的出生地。近年來,肥東縣一直致力于包公文化的發掘,從2019年開始,連續兩季活動的開展,各級主流媒體和包公文化研究專家,沿著包公的足跡,傳承弘揚包公文化,展示包公故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千百年來,包公斷案如神、清正廉潔的形象深入人心,包公思想是豐富的,穿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從包公家鄉來”不僅是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更是一次文化傳承之旅,肥東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沿著包公足跡,進一步挖掘包公文化的現實意義,傳播包公故里的品牌形象,共同提升包公文化的影響力。
文史專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文史委主任 戴?。?/strong>
進一步發掘包公文化內涵
作為包公文化的資深研究專家,戴健曾于2019年、2020年連續參加“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為包公文化的交流與傳承,積極建言獻策。
今年,戴健再度加入采訪團隊伍,北上河北滄州、雄安。戴健講述了包拯在滄州河間為官的故事。他說,歷史上的包拯還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在包拯出使遼國時,面對遼國的各種挑釁,包拯不卑不亢,沉著穩健地挫敗對方,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與利益。包拯在1048年任河北路轉運使,負責邊關糧草財政,曾上書建議就地牧馬,裁減軍隊,訓練民兵代之?!霸跍嬷菰邪?,內置有包公轎,每一位上任官員都要試坐,相當于廉政教育?!贝鹘≌f。
得名于“九河之間”的河間,轄一州九縣。河間府署距今近千年,保存完好。戴健說,1052年包拯任知府時,遇夏澇,建議公用節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度荒。“我們這次去探尋包公足跡,既把包公在家鄉的事跡宣傳到滄州、河間、雄安,也促進了兩地包公文化的交流聯動。”戴健說,此行要進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內涵,推動包公文化和包公精神的傳承。
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長、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潘小平:
傳承包公精神具有現實意義
包公是我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清官,千百年來深受百姓敬仰和愛戴。包公精神的“忠”更高層面體現在為民請命,為百姓鼓與呼,讓人民休養生息;在包公執政上,公平公正得到了很高的體現,其鐵面無私、剛正不阿流芳百世,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包公精神。
在潘小平看來,正因為包公一心為民,包公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也體現了在歷史創造中人民的力量?!皞鞒邪幕钡浇裉烊杂泻軓姷默F實意義,包公文化中的清正廉明更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迸诵∑秸f,講好包公故事,傳播包公文化,也彰顯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 余康生/圖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