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歲被拐,31年后終團聚。母子連心的感受,對于初為人父的陳平來說,體會得真真切切。3月24日傍晚,在上海探親的陳平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沒想到一場跨越安徽安慶、浙江東陽、福建泉州三市的骨肉重逢,整整等待了31年。(詳細請點擊)
“現在我自己已成家,也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易。”陳平說,今后,不論是親生父母還是養父母,4位老人我都會盡孝,都是我應盡的責任。
親生父母:想多彌補孩子,盡父母的責任
老家在浙江省東陽市的陳東和余愛玲于1987年來安慶經商,在迎江區樅陽門批發市場開童裝店。同年,二兒子陳平在安慶出生。1990年6月12日,陳平被人販子拐走后,無心經營的陳東和余愛玲夫婦從此踏上漫漫尋子路。
“兒子生在安慶,也在安慶丟了。”2007年,滿是自責和內疚的陳東和余愛玲帶著不舍與遺憾離開安慶,回到老家東陽。“只要有一絲線索的地方都去找了。在有生之年,能見上一眼被拐的兒子,是自己畢生的愿望。”余愛玲曾經常常對大兒子說。
是DNA血樣,錄入數據庫后,增加尋子的成功率。陳東夫妻倆說,希望今后能多和兒子在一起,彌補孩子,盡父母的責任。
養父母:偽造的出生證明使養子尋親困難加大
“那時太小,被拐時的情況,如今記憶的比較模糊。”陳平說,只知道一個女子抱起我便走,隨后除了打就是罵。
在泉州,實在不忍心看到陳平被人販子毒打的黃軍,花錢從人販子手中買下了孩子,帶回家交由兒子兒媳悉心照顧。陳平說,黃軍有5個親生子女,在生活與讀書之面,一直要求兒子兒媳不將我當外人。
“自我懂事后,我養父母和外公就告訴我是被收養的。一直支持我今后尋找親生父母。雖然嘗試過尋親,由于人販子當初提供的出生證明是偽造的,加大了尋親的難度。”陳平說,曾經一度真弄不清“我是誰?”。
初為人父的陳平:4位老人我都會盡孝
2010年,陳平從廈門某高校大專畢業后,一直從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陳平說,因工作需要,這些年在國內多個城市呆過,由于有的工程在國外,在國外也呆過。
2014年,陳平喜結連理。如今有一個4個多月的寶寶。母子連心的感受,對于初為人父的自己來說,體會得真真切切。“親生父母生了我,養父母培養了我。”沒有這四位老人,就沒有今天的我。“為此,不論是親生父母還是養父母,4位老人我都會盡孝,都是我應盡的責任。”
在自己當父親之前,找到了親生父母。自己圓了夢,四位老人也沒有了遺憾。“愛無言,情無價。隨著4位老人年紀均大,定當倍感珍惜。”陳平對記者說。
侯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