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正式登記和在社區內部成立的志愿服務組織數量已有18萬多個,團結凝聚了超過6600萬名志愿者。“志愿服務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總體上看,組織數量還不足、服務能力還不強,與基層村(社區)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全國人大代表岳喜環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支持和發展民間志愿者的政策,進一步優化民間志愿者的發展環境,推動社會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岳喜環
岳喜環建議,以壯大志愿者隊伍、推行志愿者注冊管理制度、建設專業化志愿者隊伍為重點,推進民間志愿者規范化建設,構建適宜地方、管理有序、素質過硬的志愿者隊伍。“與大部分社會組織不同的地方在于,民間志愿者并無注冊管理登記,也無相關意見可以有效管理民間志愿者績效資金等。”岳喜環建議,建立獎勵機制,對志愿服務給予必要的活動經費支持,由各地精神文明建設指導辦公室建立核定程序,通過鄉鎮-村社區撥付資金,嚴格程序,實現財務公開化、程序透明化。此外,以志愿服務時間為基礎,以服務質量考評為重點,建立志愿服務考評激勵機制,發揮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評價氛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