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省擬提名“七一勛章”建議人選 功勛老人馬毛姐王於昌常印佛上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8日,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關于安徽省擬提名“七一勛章”初步建議人選和全國“兩優一先”擬推薦對象的公示。這也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決定,以中共中央名義首次頒授“七一勛章”,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記者了解到,擬提名“七一勛章”初步建議人選為3人,他們分別是原合肥市服裝鞋帽工業公司副經理馬毛姐、原宿州市蕭縣百貨公司副經理王於昌和省地礦局技術顧問、高咨小組組長常印佛。也許年輕一代很難從他們這些簡短的職務中,讀到那段崢嶸的歲月,但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卓著功勛。3月8日,記者聯系到三位老人及其家人,在采訪中得知他們都在安享充實、幸福的晚年生活,雖均已高齡,仍心系著國家的發展。

王於昌:經常受邀給單位上黨課 肺腑之言打動人心

這兩天,85歲的王於昌老人挺忙碌的。宿州市有關單位專門邀請他展開座談,想聽聽這位老黨員、老英雄的諄諄教誨。這樣的“黨課”邀請,王於昌時不時就會接到。講起過去的事情,老人家樂此不疲,精神狀態也格外好。“我是黨和人民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我這個老兵永遠跟黨走。”每當說到這里時,老人的肺腑之言就會感動很多人。

在蕭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王於昌的檔案清楚地記載:王於昌,我國兩次擊落美制U-2高空偵察機的英雄;因其戰績卓越,一次被提前晉銜,一次榮立一等功,并于1964年7月23日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從1954年6月入伍,到1973年復員回鄉,王於昌老人的軍旅生涯立過赫赫戰功。

1973年,王於昌轉業回到家鄉,被安置在蕭縣百貨公司,昔日的導彈部隊連長一下子變成一名普通的柜臺營業員。 “黨交給我的工作,再小都要當做一件大事來做,都要做好。”王於昌說,剛開始,他看到其他同事輕巧而精準地將成匹的布料“刺啦刺啦”地扯開,又靈活地撥弄算珠,一口喊出價錢,他著實感覺技不如人,于是就偷偷學、天天練,每天拿把尺子練手法、練技巧,結合筆算和心算一起練。很快,他就掌握了技巧,遠超別人,并被同行稱作“快手神算”。 王於昌說,自己生活上艱苦樸素,沒有任何特殊要求,一輩子平平淡淡,不給部隊丟臉抹黑。

1998年1月,王於昌退休。2009年省總工會經查證授予王於昌同志“省勞動模范”稱號。2019年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蕭縣籍退役老兵王於昌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他也是安徽省唯一受邀參加這次會議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的“老兵”。這是時隔55年,王於昌又一次受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會見。“令我沒想到的是,總書記上來第一個就和我握手。總書記說:老人家好,感謝您為黨和國家做出的貢獻,祝您身體健康。我激動地說:感謝總書記關心。”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於昌說總書記關懷讓他銘記一生。

王於昌的女婿吳信如告訴記者,如今岳父仍然保持著軍人的習慣,規律的作息。“他在陽臺上有一塊活動區,每天就是練習毛筆字,看軍事、歷史書籍,有時候也會散散步,侍弄一下自己的菜園子。”孩子們給他買了一只計步器,他每天也能走個八千步。王老有三個孩子,今年家在外地的子女,因為疫情不能回來,給他寄來了羊肉、堅果,都希望他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常印佛:每天讀書讀報五六個小時 仍然心系國家發展

已經90歲高齡的常印佛老人從未停下思考的腳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相關廳局找到他,咨詢他目前需要做哪些工作,以后地質工作的方向。去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在合肥舉辦,常印佛還參會出席。 接下來又有一個地質方面的論壇在北京召開邀請他,家人考慮到他的身體,準備讓他錄播一個簡短的發言。女婿李良軍告訴記者,老人總會在談及這些課題時強調,要加強對地質工作的基礎研究,依然在為揭開地下秘密搜尋寶藏而不遺余力地發出光和熱。

常印佛是我國著名礦床地質學家和礦產地質勘查專家,1931年出生于江蘇泰興,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1965年在長江中下游從事礦產勘查工作,1965-1974年由原地質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爾巴尼亞從事援外地質技術工作。1977年起,他先后任安徽省地質局(后改稱地質礦產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總工程師、技術顧問;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務。他也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重視野外工作的理念伴隨常印佛一生,即便當選為院士后,只要有機會他仍親自到野外,放大鏡隨身必帶,每到一地都會用它仔細端詳巖石。他把野外當作課堂和實驗室,從那里發現真正的問題,也從那里捕捉解決問題的線索。他對野外工作的益處深有體會,并深情寄語年輕地質工作者:“野外工作非常重要,對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積極鼓勵他們去野外,起碼在野外工作五到十年,然后再選擇研究機構、學校,從事教學、科研都行,但是最基本的素質要在野外培養出來。”

李良軍說,如今老人年紀大了,睡眠和活動的時間少了,但是唯一的愛好卻沒有變,“他每天有五六個小時看報紙書籍,他最愛看歷史文學的書,抱著古文版本慢慢讀。”不僅如此,常老也很關心時事政治,關心著國家的發展。此前有一位科大的博士生來看望他,當提到國家發展5G政策時,老人家也侃侃而談,涉獵很廣。“他也是通過這種潛移默化地的方式把自己的智慧傳給大家。” 李良軍感慨道。

馬毛姐:感嘆幸福生活“都是黨和人民給的” 仍在堅強康復訓練

在蜀山區西園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里,86歲的馬毛姐每天都會在旁人的攙扶下,努力地練習著走路。女兒劉阿姨說,這些年母親患有糖尿病、腦梗等多個疾病,但老人家精神狀態很好,也非常堅強。“她一輩子豁達知足,無私無畏只為別人著想,活得很幸福。”

“馬毛姐”的名字是與1949年那場“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渡江戰役聯系在一起的。當年僅14歲的馬毛姐,她奮勇直前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險,打響了著名的渡江戰役。1948年6月,安徽無為解放。馬毛姐一家和其他窮苦人家一樣,沉浸在獲得解放的歡樂里。年少的馬毛姐決心要為解放軍做點事。當時這位年僅14歲的無為漁家女孩,頂著炮火用雙手撐著一只小船來回穿梭五六趟運送大軍過江。馬毛姐曾在回憶中談到她的右臂中槍受傷,但仍然堅持撐船,40多分鐘后,終于船只到達長江南岸。渡江戰役勝利后,她被授予渡江戰役“一等功臣”,并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

如今,已逾杖朝之年的她,對于如今的幸福生活,仍不禁感嘆“都是黨和人民給的”。在劉女士看來,母親年紀大了,語言表達能力減退了,但是那段戰爭年代的記憶卻深深印刻在她的心里。“她總是會說,要讓天下人都和她一樣過上好日子。”因為當時江北那邊先解放,新社會一定會比舊社會好很多,所以這也是母親那一代人肩負的使命。“我母親是幸運的,參加渡江戰役的人,太多人犧牲了,而我母親幸存了。”每當談及那些犧牲的戰友,馬毛姐的情緒就會非常激動。這些年,街道社區也對這位老英雄非常關照,她們一家人也都很感動。

劉女士說,母親沒有什么文化,如今依然更關心國家的發展,看新聞、討論時事。“她在新聞上看到習總書記去金寨老區看望農民,她就會對我們說,‘習主席對老百姓好’。”雖然老人家的語言淳樸,但心里卻表達了對國家領導人和共產黨的深深認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許大鵬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國慶長假第一天|群眾到渡江戰役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經過預約,測量體溫,群眾便能領取到入場券和一片小紅旗貼紙,貼在臉上或者胸前,前往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感受愛國主義教育。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临城县| 正镶白旗| 江永县| 广东省| 崇义县| 镇远县| 凤城市| 宁化县| 梅河口市| 哈尔滨市| 长治县| 琼结县| 阳新县| 灯塔市| 长沙市| 丹凤县| 营口市| 太仓市| 遂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宣武区| 思南县| 浦北县| 方正县| 万州区| 定南县| 怀宁县| 榆社县| 黄骅市| 南开区| 银川市| 城固县| 乌什县| 浠水县| 涡阳县| 定日县| 沭阳县| 嵩明县| 桐乡市|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