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我沒臉再回家了……怪當初我太任性啊,一心想著發財了再回家,結果不僅沒有撫養你們,如今還成了要飯的,我愧對你們呀!”3月5日,在池州市東至縣救助站內,面對前來接自己回家的親人們,一位年高75歲、與家人已闊別35年之久的老人嚎啕大哭。
兒子緊握老父親的手交談著
“能養您老,這是我們的福氣呀!父親,這些年您受苦了,剩下的日子讓我們好好孝敬您。”“哥,我們找你找得好苦,葉落歸根,你就跟我們回去吧……”在家人真情勸說下,老人終于放下了心結,同意和家人回宿松縣的家中。
老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嚎啕大哭?他和家人之間發生了什么?時間還得回到35年前。
1985年5月,時年39歲的吳建寅因與妻子爭吵后負氣離家出走,就再也沒有回去。多年來,家人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但一直杳無音訊。正當吳家人對尋找吳建寅幾乎不再抱希望的時候,來自東至縣救助站轉到當地派出所及救助站的幾個電話讓他們喜極而泣。
老人在救助站內
2021年春節前兩天的臘月二十八,東至縣香隅鎮民政所接到該鎮花山村村主任檀國偉的來電,反映在該村白洋湖附近的一個破瓦房中發現一名七旬拾荒老人。鎮民政所聯合派出所前往了解情況得知,老人姓吳,靠拾荒、乞討為生,近期因被開水燙傷了腳才暫留下來;當工作人員詢問其家庭信息時,倔強的老人始終沉默不語,也不愿接受救助。經多次上門勸說,3月4日,老人同意到東至縣救助站接受救助。
在東至縣救助站,工作人員一邊為老人理發剃須、洗頭洗澡、換上一整套新衣服和鞋子,一邊耐心地與他交流,并端上熱乎乎的飯菜。暖心的照顧、貼心的話語、“家”的溫暖,觸動了老人的心弦,蒼老的臉上幾度熱淚縱橫。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老人慢慢打開了心門,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并開始零星地回憶起家鄉的情況。“由于離家的時間太長了,老人只能記起韭山公社和弟弟的姓名。”東至縣社會福利院院長、縣救助管理站站長陳躍宏介紹,救助站立即聯合公安部門,根據老人提供的線索,驚喜地搜索到安慶市宿松縣破涼鎮有一個韭山村,隨即與宿松派出所及救助站聯系,核實了老人的信息,并最終聯系上了老人的家人。
吳家人給救助站送來錦旗
3月5日,懷著激動和欣喜,老人的家人專程從宿松縣來到東至縣救助站。當闊別35年有余的家人們再次見面、家人們擁著老人喜極而泣時,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感謝你們幫我找到了離家35年的父親,太感謝了......”離開東至縣返回宿松前,吳家人還專門給東至縣救助站送上了一面鑲著金色流蘇的錦旗,他們用“雪中送炭 冬里暖陽”、“感恩有你 兄弟團聚”等字眼,表達著對東至縣救助站幫助他們找到親人的感恩之情。
“這樣的事對我們來說很常見,每年都會發生幾起。” 東至縣社會福利院院長、縣救助管理站站長陳躍宏介紹,近三年來,他們通過戶籍查詢、站際合作等方式,以及全國救助尋親網和中國救助管理群等渠道,已成功尋親96人,其中省外37人,5人實地尋親,救助生活無著和臨時遇困人員2406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913人。“幫助失散多年的親人團圓, 我們也感到很溫暖。”
丁滿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