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21日,中華醫學會官網公示了2021年推選院士候選人名單,此次,中華醫學會向中國科協分別推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各5名。記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5名中科院院士候選人中,其中有一人來自安徽池州。即國內心血管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兩棲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磁共振影像科主任趙世華。2月22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輾轉聯系上并采訪了趙世華教授。
據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科院院士從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記者登陸“中國科學院”官網查詢發現,中科院學部設有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等6個學部。截至此前,中國科學院學部共有院士809名,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共有院士149人。
自稱在追夢更是在享受過程
“目前只是通過了中華醫學會的推薦,我的實力離終極目標尚有很大差距。我是在追夢,重在參與、享受過程,不強求結果!在追求過程中有所收獲我就能滿足。”談及候選中科院院士的感受時,低調且平易近人的趙世華教授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學醫周期很長,不僅苦而且累,但對今天的他來說,在堅守中,更能體會到臨床與科研已然是一種樂趣,“因此也希望找一種更能激勵自己的方式,豐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
記者了解到,趙世華是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馬衙街道人,其小學和初中時代都是在貴池的鄉村度過,1979年畢業于原池州杏花村中學。1984年,安徽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后考取醫學博士。1992年至1996年在奧地利和法國留學,通英、法和德三門外語,1998年,36歲的他破格晉升為全國最年輕的放射學教授,2015年獲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ASCI)金獎。
據介紹,自1988年以來,趙世華教授一直從事心血管影像診斷與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工作,是我國心血管影像與介入領域復合型杰出人才。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同時身披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兼影像學組組長、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委員會主席等諸多榮譽光環。
一直固守著安徽人優秀品質
“我是一個從皖南山區走過來的草根族,從農村到城市,從省城到京城,從國內到國外,付出了多少,只有我自己清楚。”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時,1962年出生的趙世華教授表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不僅從事介入,同時還從事影像診斷;不僅從事臨床,還兼顧科研。“安徽及池州是永遠的故鄉,安醫大教育了我,安徽人的質樸、勤勉和執著一直固守著我,如果缺乏這些品質,一切都可能付炬東流。”
從默默無聞的皖南鄉間到人才濟濟的京城名院,從求知心切的醫科學生到指導博士的心臟專家,從辭家別親游學海外到回國反哺學以致用。趙世華教授在學習和工作方面有什么秘籍和經驗呢?“得益于在國外留學期間培養的觀察、學習和反思的工作模式,日省己身依然是我至今保持著的一個良好習慣,每天結束工作后在入睡之前,細至我個人每臺手術的得失或審閱報告時可能的遺漏,大到科室團隊的發展和專業領域的走向都曾是我反復思考的內容。”
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趙世華教授表示,回顧自己的從醫經歷,“我無悔當年的選擇,但有憾于自身的力量有限,無愧于自己的付出,但有愧于對摯愛家人的責任,無心留戀已有的成績,卻有意追求更高的境界,醉心于心臟影像和介入治療的雙重領域探索,讓我的人生總是有前行方向的指引燈,更充滿著新的挑戰動力。我為自己始終堅定的選擇做一名心臟專科醫生而自豪。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從醫者能靜下心來、不好高騖遠、耐得住寂寞、務實前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照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編輯:陶娜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