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事實孤兒”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已有25.3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被納入保障范圍。那么一年來,合肥市“事實孤兒”保障制度成效如何呢?在幫扶過程中又有哪些難點呢?
1218名“事實孤兒”納入保障范圍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即通俗所稱“事實孤兒”,是指父母因重大困難無法履行撫養和監護責任的兒童。包括: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患有精神性疾病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失蹤或失聯,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患有精神性疾病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中,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未滿18周歲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
2月1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合肥市民政局采訪了解到,截止2021年1月底,合肥市孤兒保障有1737人,其中集中供養孤兒288人、散居孤兒231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即“事實孤兒”)1218人,發放資金316.8776萬元。這意味著,已有121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即“事實孤兒”)被納入保障范圍,并為其建立起動態調整、應保盡保機制。
根據規定,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費標準不低于1262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不低于1662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照上述孤兒保障標準執行, 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適當提高供養標準,按月發放基本生活補貼。
教育醫療需跟進 心理健康更是關鍵
“目前能解決孤兒基本生活的溫飽問題,但孤兒保障工作更需要關注的還是醫療、教育、心理等問題。”合肥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工作人員介紹,盡管孤兒醫療救助政策的落實已給予孤兒家庭大量的關心和幫助,但仍有部分需自行支付及解決護理費用,這對不少“事實孤兒”而言,是擺在眼前的難題。而在教育保障方面,雖然每年都有困境學子通過努力考取大中專院校,但因家庭原因,相比來說教育沒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除了醫療、教育上需要及時跟進保障,如何培養“事實孤兒”健康的心理則更為關鍵。“他們情況比較特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障礙、行為偏差,難以融入社會,因此關愛保障還需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救助后續政策。”該工作人員介紹,“事實孤兒”保障最精準的幫扶就是給他們一個完整、充滿關愛的家,可以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社會愛心人士專業優勢,根據孤兒實際需求一對一幫扶,深入溝通交談,了解他們心理想法和現實訴求,通過正確的心理教育和疏導幫助孩子們樹立樂觀、自信、積極、健康的心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呂歡歡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